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魔悯苍生 (第2/2页)
是不懂,世间怎么会有这么俊逸洁雅,这么温柔善良的魔? 久而久之,人们就叫他悯魔,懂得怜悯人心的魔。 后来他的父亲病死,后母自杀,后母所生的小儿子也死了,几位支持后母幼子继位的天刹门人也不明不白的死了。 人们又恍然大悟,他真的是魔,杀人不眨眼的魔。 可他仍是一身白衣,似乎那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在府中开堂坐诊,从不收一分钱,每月初一十五还开棚施粥。 他在洛安百姓中的名声越来越大,在朝堂的权势也越来越盛。 那时天刹门已经成了狱族朝廷最尖利的爪牙,最忠实的鹰犬,正处于一个武林门派最鼎盛的时期,而这个杀手组织的刺杀名单也越来越长,死在他们手下的人不计其数。 没人都说清,苏无眠到底救了多少人,又杀了多少人,是他救的人多,还是杀的人多。 感恩他的人多,仇恨他的人更多,可渐渐地,感恩他的人消失了,所有人都在说他的不好。 连他最爱的妻子也带着刚出生的儿子离开了他,突然间,他成了孤家寡人。 不久,鬼族大举入侵地狱族,鬼兵南下势不可挡。 人们仓皇逃乱,急着到南边避难,苏无眠不肯,他向皇帝请了命,随军北上抗敌去了。 然而鬼族长期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养精蓄锐,鬼兵彪悍终不是久居平原的狱族士兵所能挡。 主帅被俘,洛安城破,敌军攻进城来,杀人抢掠,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苏无眠从军中逃回,掩护皇帝逃往怀安,又遭jianian细出卖行踪,被鬼族士兵在半途截下。 皇帝解鞍下马,带领其余众臣跪伏在地,表示愿降。 城破了,皇帝被俘虏了,最爱的人也离开了他。 苏无眠泪流满面,站在一旁坚决不降。 他本可以走,虽然带不走皇帝,鬼兵众多且不乏高手,却也不能拦他一人脱身。 但他的忠君思想使他留下了,他随着被俘的皇帝一起前往鬼族大将军的军营。 鬼族大将军听说他是狱族第一剑士,便提出与他比武。 第一回,鬼族大将军不能胜。 于是鬼族大将军让人打断苏无眠的一条腿,依旧不能胜。 又让人断了他的左手,还是不能胜。 再挖去左眼,仍然不能胜。 又刺聋左耳,犹不能胜。 再挖去右眼,终于得胜。 赢是赢了,可是苏无眠不愿降,能上的酷刑都上了,苏无眠始终不松口。 最后大将军把狱族皇帝请来,命他扮成仆人为苏无眠斟酒劝降。 苏无眠两眼被挖,眼上蒙着血布。 皇帝跪下斟酒,手持酒盏递到苏无眠面前,问:“苏卿何故不饮?” 狱族史书上写这一幕,称苏卿号泣,血泪数行下。 他依然不愿降。 鬼族部队要收兵回国了,鬼族大将军带着被俘虏的狱族人和大军浩浩荡荡归去。 在队伍度过鬼族与狱族的边界沧浪江时,听到滔滔江声,苏无眠不愿意去鬼族,他想要永远的留在狱族,于是趁守卫不备,纵身跃下。 沧浪江是一条一半毒,一半清的大江。 鬼族人民靠沧浪清江中的水,耕种放牧得以生存,可如果稍有不慎落入毒江中,便会被瞬间侵蚀,尸骨无存。 苏无眠看不见,但他恰好跳到了清江中。 鬼族人把这看为一种天意,他们说,连沧浪江都保护苏无眠,不愿意伤害他。 鬼族人特别佩服他的英雄气魄,鬼族骑士虽无敌手,却独缺少这样举世无双的大剑士,他们把苏无眠的尸体从江里打捞出来,葬在鬼族九奴山。 九奴山,说是山,其实是一块凹地,在凹地中心,看不见任何事物,除了一方青空。 苏无眠就被葬在凹地中心。 应他的心愿,他不但被永永远远的留在鬼族,连他心爱的故国故土,纵死也不能看上一眼。 后来的事情,就是另一个朝代的故事了。 狱族皇帝的堂哥在南方又建新朝,世称东狱。 苏无眠作为一个被俘的旧朝臣子,被定叛臣,逐渐成为被东狱皇族禁止提起的名字。 究其原因,大概是君降臣不降,名盖君主,有损君颜。 况且毅然沉江这种疑似与最高统治者决裂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其实什么都不是,他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 一生在犹豫,一生在徘徊,一生在矛盾,他行走在黑与白的分界处,光与影的交汇处,最后两头都不落好。 他不是孝敬的儿子,不是合格的丈夫,不是尽职的父亲,不是济世的神医,不是磊落的侠客,唯独是一个忠心的臣子。 他哪里是什么狱族第一剑士,他是皇帝的剑锋,皇帝指向哪,他就杀到哪。 只是到最后,连做臣子的资格都失去了。 天刹门在他手上走向辉煌,又在他手里走向衰落,祖宗的家业也败光了。 他的儿子苏商,几次给东狱朝廷上书,希望为父亲恢复名誉,均被驳。 最终因为积郁长久,愁苦难释,很早便去世了。 狱族百姓似乎又想起了苏无眠的好,他们说悯魔慈悲,百姓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 后来桓大司马力排众议,总算为苏无眠摘掉了叛臣的头衔。 可随着他北征失败,桓大司马自己的名声也臭了,苏无眠又被拉下了神坛。 人心似水,反反复复。 可怜魔悯苍生,奈何苍生不悯魔。 ······ 那一天,律道子把家门一锁,钥匙一扔,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狱族地界。 他发誓,他再也不会回这个地方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