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知识碾压  (第1/2页)
    红星厂家属院1号楼102。    罗军左手上揣着一块破报纸包裹的青砖,右手冲着门“咚咚咚!”的敲了三下。    “谁啊?”    门内传来一位女人的声音。    “您好,我找刘助理。”    “哦,找老刘啊!”    门内的女声答应着就开了外门。    可一看到门外站着的是一位完全没印象的年轻面孔时,却不由得露出几分狐疑神色,问道:    “小伙子,你是?”    “您是嫂子吧?我是供销科罗少青的儿子,我叫罗军。    去年我和我爸还过来给您和刘助理拜过年呢,您还有印象吗?”    罗军笑容可掬的客气道。    “哦哦哦,记得记得,是老罗家的大小子啊,快进屋坐!”    罗军笑着答应着,被眼前这位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嫂子让进屋里,经过一条狭窄的走廊,进到屋内坐下。    罗军进到屋里,刚刚经过的客厅很小,或者那根本不能称之为客厅,说是一条狭窄的走廊更为贴切。    这种户型在80年代很常见,人们一般习惯叫这种户型为独单,大概也就是不到40平米,别看户型不大,但这年头能分到房的就不错了。    排着队分不到房子,住在职工宿舍的有的是,像罗军和父母住的那样,一早住进偏单户型的是绝对少数。    罗军坐在屋里,卧室还算不小,这也是这种独单的特点,大卧室、窄客厅、长条的阳台,厨房也基本就在阳台上。    “唉,小罗你先坐啊,老刘在厨房呢,我去给你叫去!”    罗军半站起身,笑着点头回道:    “唉,嫂子,您受累了!”    “老刘、老刘,别忙乎了,菜我拾掇,你去屋里吧,老罗家大小子找你。”    罗军打量了一下屋内陈设,洋灰水泥地面、铁条焊的脸盆架子,架子放着红星厂自己生产的搪瓷脸盆,上面搭着红白条的毛巾,衣架上挂着厂子里的工服,墙上还挂着几张黑白或大或小的黑白相片。    罗军站起来走到相片跟前,看着墙上大多是合照,有的像是上山下乡时候的,有的是在大学时期的合照,有的是刚进厂时候的...    说起来这屋里陈设太过简单了,甚至五斗柜上连个录音机都没有,还比不上许多工人家里,可罗军却注意到了些不一样的地方。    就在五斗柜上,挨着暖壶、茶缸子的旁边,一件古朴青绿色的花瓶引起了罗军的注意!    罗军目测花瓶高35厘米左右,在瓷器里,属于中等个头的。    该件器物,撇口,束长颈,溜肩,深孤腹,深圈足。通体施肥厚的青釉,器身通体暗刻花纹,颈部段口下有五道凸起弦纹,下饰蕉叶纹数道,腹部刻的牡丹,也是暗刻。    别看罗军说的这么热闹,其实就现代人的审美直观看上去,这件器物一点都不出彩,也许谈不上丑,但和美也不怎么沾边。    这种趋势,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不明显,但到后面越是如此,在一波波土豪的金钱轰炸下,人们对于古瓷的审美观越发的趋向于明清瓷,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乾隆时期那种艳丽炫彩的瓷器。    这点从后世的瓷器的价格上反应尤为明显,像罗军看到的这件元末明初左右的龙泉窑青釉瓷器,全名大概应该叫‘龙泉窑刻缠枝牡丹纹花觚’。    即便是放到几十年以后也就是二三十万的意思,50万到顶了,还及不上一件相同大小乾隆官窑的起拍价。    怎么说呢,这东西给人的直观感觉,就像是80年代家里摆在家中的一件普通青釉花瓶,和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一点都不显得突兀。    不懂行的人进屋肯定不会注意到的那种。    做为前世资深顽主的罗军,有一本事,就是但凡古物,通过目测就能估摸出大小,但凡上手,就能掂量出轻重,八九不离十。    这也是后世许多老藏家都掌握的技术,因为后世的老藏家,但凡是玩瓷器的,一般都会找一件甚至多件大开门的标准器,用手掂量去感受它的份量,等在遇到同类瓷器时,上手一掂,便知份量对不对。    这会罗军在人家作客,又是小辈,当然不可能去上手。    但只凭目测,他也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毕竟这年头那些专门做高仿瓷的大佬都还没出世,所以鉴定这件器物并不难。    开始罗军还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什么差错了。    在他记忆中,这家的主人刘长青应该是个高手,为什么把这么一件古董就明目张胆的放在五斗柜上,就不怕哪天不小心摔了吗?    可在一仔细看,罗军才注意到,在五斗柜和墙面凸起部分有个夹角。    而这个古董花瓶正好被放在夹角里面。    在加上这件瓷器本身的重量就不轻,只要没有人故意将花瓶从里往外拉拽,是不会对花瓶造成风险的。    在想想这件屋子里就这么大,恐怕放在别处还不如这里安全。    也难怪屋内的主人会这么放。    “呵,想的还挺周全!”    罗军小声自言自语道。    却没想到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道:    “呵呵,怎么,小罗同学对我们家的花瓶还感兴趣?”    罗军转头,看到是刘助理,连忙笑着打招呼笑道:    “刘助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