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 他上火了!  (第2/2页)
诸事还没安排妥当,不如改天吧!改天我做东,请几位弟弟赏脸,大家一起亲近亲近。”    萧逊一脸高兴的样子,“那就说定了!我等着大哥的酒,大哥切莫食言。”    萧过说道:“自不会食言!”    ……    京城!    因为诸侯王退兵,京畿一带的危机获得解决,下至市井小民,上至朝廷诸公,齐齐松了一口气。    朝议的时候,就有臣子站出来,公然拍皇帝马屁。    说皇帝深谋远虑,当机立断,京畿危机才得以解决。    还有朝臣站出来,请旨诛杀陶家满门。    反正陶老爷子已经死了,陶家的主心骨没了,正所谓趁其病要其命,是时候彻底解决陶家。    如此一来,陶皇后也就失去了娘家人的支持。    三皇子的地位……    呵呵!    到时候恐怕也得变一变。    然而皇帝没有同意诛杀陶家。    “国丈以自身的死,成全了朝廷诸公,堪为忠臣良将。诸位爱卿,你们岂能将陶家赶尽杀绝,逼着朕做那不仁不义之人!事关陶家一事,以后休要再提!”    永泰帝话音一落,这事算是定下了调子。    暂时,陶家的危机过去了,目前安全。    至于将来如何,那可就说不好。    说不定哪天局势再次变动,又要将陶家推出来杀一杀!    反正,陶家已经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所有的黑锅,都往陶家身上安放,肯定没有错。    卑鄙吗?    无耻吗?    残忍吗?    的确很卑鄙,很无耻,很残忍。    朝堂斗争就是向来如此。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陶家已经风光了十几年,是时候将朝堂上下清洗一番。    尤其是陶家的走狗,得找机会,将他们统统赶出朝堂。    ……    陶皇后没有闲着,借着皇帝发话保陶家的机会,她频频派人接触朝中大臣,稳定人心。    同时,陶皇后在后宫也掀起了一场风波。    她借着由头,处置了好几个嫔妃。    本以为陶家倒下了,陶皇后即将失宠,嫔妃们想着法子到永泰帝跟前告状。    永泰帝却用一句“后宫之事自有皇后做主”,将人打发了。    有了皇帝发话,陶皇后更是肆无忌惮。    有昭仪娘娘邀宠,魅惑皇帝。    陶皇后直接下令,将人棒杀!    昭仪娘娘死了!    众人以为,这一次皇帝不会再容忍陶皇后。    可是,事实再一次让她们失望。    皇帝没有过问昭仪娘娘的死。    昭仪娘娘白死了!    陶皇后顿觉气顺,心情舒畅。    她以强硬的手段,彰显自己的权威,警告某些人,休要当陶家无人就可以欺负。    她活着一天,陶家就跨不了。    任何嫔妃皇子,都休想越过他们母子。    胆敢挑战她的地位,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强硬手段,的确有聚拢人心的效果。    那些本来还在观望,亦或是准备另投明主,重新寻找出路的官员,再一起坚定地聚拢在陶家身边。    明面上,他们是在支持陶家,实际上他们是在支持陶皇后,支持三皇子萧成义。    三皇子理应成为储君,这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    三皇子萧成义也没闲着,突然请旨,想去北军历练。    永泰帝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你尚未大婚,就想去北军历练?”    “请父皇成全!”萧成义跪在地上,恳求。    永泰帝随口问道:“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你母后的主意?”    萧成义掷地有声地说道:“此事和母后无关,是儿子自己的想法。天下诸侯王早有不臣之心,清君侧不过是他们起兵造反的理由而已。眼睁睁看着天下诸侯王祸乱江山社稷,儿臣却什么都做不了,儿臣十分自责。故,恳请父皇让儿臣前往北军历练,诛杀天下诸侯王。”    永泰帝暗暗点头,这番话令他很满意。    他赞许道:“很好!你有此志气,没有辜负朕对你的一番教导。朕同意你去北军历练,就在大将军旗下听令。谨记,不可仗着皇子身份乱来。若是让朕知道你祸害北军,带坏北军风气,朕定不饶你。”    萧成义朗声说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到了大将军旗下,就是大将军的兵。儿臣一定严格要求自己,绝不给父皇丢脸!”    永泰帝哈哈一笑,有子如此,朕心甚慰。    三皇子萧成义前往北军历练的消息,转眼传遍朝堂。    有人赞,有人贬,有人冷眼旁观,也有人着急上火。    大皇子萧成业嘴角起了水泡,饭吃不香,觉睡不好。    他上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