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章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第1/2页)
    少女没有笑。    “乱弹琴……”    她摇了摇头,道:    “可我觉得,这曲子里头,好像有个人在说话。”    少年一愣。    “好像,”少女继续道,“这个人有点伤心,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就只是……一个人在叹息。”    少年看着少女。    半晌,他忽然淡淡一笑,缓缓念出了一首诗来: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听过么?”少年问。    少女点点头。    小时候,每月十五,娘亲来看她。    天气很,娘亲一边摇着扇子给她扇凉,一边给她唱曲、念诗。    “这是靖节先生陶渊明的《杂诗》。”少女轻声道。    少年点点头:“这《杂诗》十二首,是靖节先生的诗里,我最喜欢的诗。    而这第四首,又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多么的意气风发,豪气干云。‘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又是何等的逍遥忘世,豁达不羁。    刚才那一曲,就是我喝着酒念着这诗,乱哼哼出来的。    这不是乱弹琴,又是什么?    你却说听到有人在说话,嘿嘿,你厉害。    哦对了,那你呢?    既然你也读过这《杂诗》,那你最喜欢哪首?”    少女想了想。    娘亲很喜欢念这些诗,其中有一首,娘亲念得最多。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少女刚念了第一句,少年也跟着,两人一起念了起来: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第一首。”    少年笑道,“那这里头,你最喜欢哪一句?”    这首诗,娘亲给少女念过好多次。    当时小小的她,并不懂得其中的况味。只是觉得,每次娘亲念到诗里的“那一句”的时候,都会有种莫名的哀伤。    可不知道为什么,她最喜欢的,偏偏就是“那一句”。    少年好像看出了什么:    “就是你刚才念的那句,‘人生如根蒂,飘如陌上尘’?”    少女点点头。    “为什么?”少年问。    为什么?    对啊,为什么呢?    少女的心里,从小到大、这十二年来,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离别,好像突然都涌了出来。    她没回答,只是轻轻张口,唱了起来: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少女的声音很青涩、很干净,就像泉水一样,洗涤着人的心。    少年一愣。    他缓缓把洞箫放到嘴边,也吹了起来。    那一瞬,时辰仿佛都静止了。    苍穹下、尘世间,就只剩下了那一男一女,一箫一歌。    曲停。    “这曲子叫什么?”少年问。    “我娘亲教我的,她没说。”少女答。    沉默。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只是坐在城楼上,静静地望着那纷乱的城池,纷扰的世间。    良久,少女抬头,似乎想说些什么。    一声马嘶,四匹大马从黑夜里冲出,停在了城楼下。    少女吃了一惊,下意识拉住了少年的手。    少年把她挡在后,挡住了冷冷的夜风,少女心头一阵暖意。    “谁?”    少年对着城楼下厉声一喝,那声音和之前判若两人。    下方,一匹马上坐着个带甲将军,满的伤痕血迹,对着少年一鞠躬道:    “大秦东宫太子卫率、左备府大将军薛洪,参见……”    少年瞪了他一眼。    带甲将军反应了过来,就道:    “南儿,是我。”    “自己人。”少年对少女低声一句。    少女才忽然醒觉,自己还拉着人家的手,连忙挣开。    “洪叔,”少年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带甲将军道:“我跟了你这么多年,你每回跟你父亲闹不是,就喜欢到这里来看夜景,我还不知道么?”    “还是洪叔懂我。看这样子,有急事?”    “南儿你赶紧下来,和我一起回去。    唐贼攻进来啦。”    “什么?”    少年一下严肃了起来:    “之前不是守得好好的吗?我听那打斗的声音,也只是在城墙的方向,怎么就……”    “百密一疏。别再多说了,你父亲他要我来找你。    赶紧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好,洪叔……”    少年道:“这位姑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