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7章 这种诗我能续二十首!(第一更)  (第1/1页)
    易丝儿被轰下去了,还满是委屈!    人家说的都是实话嘛!    可能说得没有诗人们那样花里胡哨罢了!    我做一行,爱一行,有错吗?    事实上,帮我捧衣服的小meimei,就是把我现在的“成就”当成是她的榜样呀!    易丝儿一下去,胡mama便努努嘴,示意刘昭阳上。    刘昭阳刚刚经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冗长大战,歇了一会儿,劲儿还没有回来。    但是评审催促,她还是要恢复精神,上台唱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    咦?    现场不止一个人发出惊疑的声音,感觉哪里不对,可说不出来。    倒是几个评审都冲刘昭阳点头,显然认为她这句续得可以。    刘昭阳狡黠一笑,施礼下台。    底下香炉同学大声喝彩起来!    昭阳jiejie用得妙呀!    小时候如果不努力,到岁数大了只能是悔恨不已——    人生在世,就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被晒干一样!    不带走一丝痕迹!    意思观众们当然听得懂,可就是觉得你这有点……    偷懒呀!    刘昭阳身心俱疲,并没有打算第一句就压人一头。    稳妥起见,采取的应对方案是:    原汤化原食。    像这样经典的诗句,你无论用什么句子来应对,因为原诗固有的映像,都会让读者感觉有些不对头。    易丝儿那句,不就是“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的古代版吗!    即便“价值观”不出问题,她也免不了在观众那受挫。    贵为四项满分的刘昭阳当然比傻白甜的易丝儿聪明一些,“少壮不努力”,肯定还是原诗中的那些句子最契合,比如: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颠倒一个顺序,怪是怪了一点,可意思完全没有错吧?    这就叫,拿屁股的rou去补脸上的伤。    当然啰,如果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应对,观众肯定是不会买账的,所以就要稍微做一点改动。    刘昭阳续的这两句诗,来自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引用到的几句是: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表达的意思本就与《长歌行》参差仿佛,更何况这句“去若朝露曦”还就是曹植从《长歌行》中取材化用的。    两相组合,移花接木,毫无违和感!    而且我既对上了诗的意思,还用的曹植的典,连我都要佩服我自己了!    即便你们硬要说不好,可也挑不出本仙女的毛病呀!    刘昭阳美滋滋地,下去的时候挑衅似的瞟了李季兰一眼,和李季兰一样,都把易丝儿当做这一轮打酱油的。    真正的对手只能是对方。    “赤练仙子,到你啦!”胡mama叫李季兰道,语气比那两个要好上不少。    尽管李季兰把慕莲儿淘汰了,可胡mama和小陈的交情还可以,没必要像对那两个女的那样恶狠狠的。    何况,李季兰的排名在这三个当中是最低的,成为本轮胜者对于慕莲儿的威胁相对小一点。    就是这陈十一郎不知又在捣什么鬼,跑三楼上去了!    你就对你家姑娘信心这么足吗?    倒要看她能拿出什么句子来!    坐在三楼上的小陈抱着相同的想法,也想“考验”一下李季兰的临场能力:季兰jiejie跟着我“耳濡目染”,总不至于连易丝儿“我歌伊捧衣”还不如吧?    换小陈上的话,不要说接一句,我直接给你接二十句,你信不?    刘昭阳的思路是对的,就是要套那些意思差不多诗,比如小陈第一时间就想到恩师孟夫子的那首《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这首诗是当年孟夫子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给庐山东林的高僧的,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光这首诗就直接能接四个版本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这首就说得通啊!    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了只能长久地归隐山林,因为没有钱的话,举步维艰。    非常现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这样组合,也没毛病。    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了来到长安“北漂”,,只能哭着说我想念我在东林的老师,我!要!回!家!    寥寥数语,便讲述了一个北漂失败者的故事,告诉大家混长安、洛阳这样的世界一线大城市,是很不容易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这样组合便更好了!    小时候不努力,长大后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情绪递进,感慨深邃!    而且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文心雕龙·丽辞》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很能表达诗人那种意兴阑珊的萧索模样!    上下互文,古朴真挚!    如果不是因为跟王昌龄“极限一换一”,小陈就会让李季兰用这句应对,一下就把刘昭阳比下去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就不行吗?    当然也行!    小时候不努力,老去以后,吹着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自然悲伤之上再加悲伤!    悲伤逆流成河!    凉风瑟瑟,蝉鸣嘶嘶,本来就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更不要说你特么还“老大年纪、一事无成”了!    哎呀,这句看起来也是很棒棒的样子,跟上一句一比,还真的不知道哪一句好呢!    真是幸福的烦恼呀!    小陈我还真是要佩服自己的头脑灵活,无所不能呀!    当然,每次当孟夫子的诗派上用场,他在小陈心目中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几分!    厉害呀!    不像你自己瞎写两句,附在古人佳句之后,明眼人甚至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是“狗尾续貂”,孟夫子的诗,拿出来和前贤一比,真的是交相辉映,各有千秋!    毫无违和感呀!    以前小陈不大能欣赏这种直抒胸臆、白淡如水的诗的妙处。    就好像画中白描,不加润色。    但是经过这大半年来的研习,再读起来不但不感到抽象,反而孟夫子的率真就在眼前,他诗风的明朗也能直入心扉!    哎!    怎么搞的那时候就光想着听他聊八卦,而没有多花点心思学学他的这些独门绝技呢?    思绪飘飞之际,李季兰已经登台,演唱了她那个版本的《长歌行》了!    小陈回过神来听,她唱的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全场寂静!    小陈更是一呆!    张大了嘴巴合不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