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七种武器 (第1/2页)
作为“不正常人类”,宇文温当然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根据对历史走向的大概了解,选择“抄作业”,轻轻松松过完自己的“皇帝生涯”,寿终正寝。 对内,不要太折腾就行,但有的大型项目,自然是要完成的,毕竟功在千秋。 大运河是要修的,但不要急,规划二十年的建设工期,足以让百姓有喘息的余地。 高句丽是要解决的,不然辽西、幽燕都不得安生,如果放任不管,一个加强版的后金,会提前出现在辽东,但宇文温可以选择从长计议,来个温水煮青蛙。 每年春天和秋天,发精兵进攻高句丽,一路走辽西,是为陆路,一路走海路,直接跨海进攻,sao扰高句丽,让其无法有效开展春耕和秋收。 持续十年,高句丽国内必然出现大规模饥荒,粮食缺乏,养不起兵。 这就是巧妙利用丰厚的国力和对方耗,耗个二十年,耗得高句丽的国力疲敝,届时再派兵就能一鼓而下。 而若是如隋炀帝那样,动不动来个百万大军平辽东,结果顿兵于坚城之下,白白消耗大量粮食,却没有任何作用。 高句丽是这样,突厥就要费心许多,但只要不急,机会一样有。 譬如,整顿马政,用各种科学的饲养技术、选种育种技术,繁殖、改良战马,然后以二十年时间为期限,争取全国各地马监栏内战马数量超过百万匹。 有了充足的战马,就有了机动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付突厥,不成问题。 这三件事,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为期限,能给百姓充足的休养生息余地,所以,绝不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同样,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为期限,办教育,兴科举,也可以渐渐让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他还年轻,只要不出现意外,保持建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活上三十年应该不成问题, 三十年磨一剑,届时宝剑出鞘,所向披靡,而这三十年,他大可舒舒服服做个逍遥天子,即便自己活不到宝剑出鞘的时候,但他的儿孙可以收获果实。 这是最惬意的选择,他可以选择成为汉文帝或汉景帝,自己的享受不拉下,美人佳肴尽情享受,又能让百姓修生养息,励精图治,给儿孙打下坚实的经济、军事基础。 平心而论,这样的选择很正确,宇文温心动不已,但,他要面对一个现实。 他的王妃,将来就是皇后,他的世子,将来就是太子。 而他的王妃尉迟炽繁,是尉迟氏的女子,他的世子宇文维城,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有一半是尉迟氏的鲜血。 这样的女人成了皇后,这样的世子成了太子,会有很多人睡不着觉的。 宇文氏和尉迟氏的决裂,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如今朝廷里的许多文武官员,是凭借平定尉迟氏的战功,才有了更高的地位。 那么,当尉迟惇的侄女成了皇后,尉迟惇的侄外孙成了太子,这些文武官员,会怎么想? 在父系社会,子女的姓氏跟着父亲,所以宇文维城也许不会有为外祖家平反的念头,但皇后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她心中是否有恨意,会不会伺机报仇。 汉初,吕后去世,勋贵们联合起来,诛杀诸吕,并对吕氏进行斩草除根,吕氏女为刘氏诸王生的儿子,全都未能幸免。 如此冷血的斩草除根,未必不会在当世重演。 这就是宇文温必须面对的现实,他要受禅称帝,必然立皇后,所以王妃理所当然是皇后,但这样一来,很多权贵会心中惊疑不定。 那么,一股股废后的暗流会渐渐汇集起来。 宇文温在时,压得住,他若英年早逝,根基不稳的尉迟炽繁和宇文维城,如何面对这些因为害怕被反攻倒算而团结起来的权贵? 如果宇文温能再活三十年,他完全可以用三十年时间来慢慢化解,届时这个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宇文温不敢确定自己能否百分百活那么久。 武帝宇文邕三十五岁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