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9朝堂之争  (第1/1页)
    最新网址:崇祯6年2月初六。    朱由检再次召开可朝会。    自从上次感觉自己太累之后,朱由检就开始了自己的偷懒计划。    除非国内遇到大灾荒,或者兵事。    不然的话。    朱由检每个月只在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五召开朝会。    同时朱由检,连同自己的智囊团,制定了一系列的奏折应对办法。    找了一群身家清白且识字的小太监,进行培训之后,便把批奏折的事情给了他们。    当然了,为了避免那些小太监因为司庆耽误国家大事,所有太监批奏折的时候,都有密卫和锦衣卫看着。    一个人批完奏折之后,后面会有2-3人进行审核。    审查人员为由朱由检每天随机挑选。    那些监察的密卫和锦衣卫,2天一换。    朱由检还会时不时的choucha他们批阅的奏折。    可以说彻底的断绝对方徇私的通道。    那些事关军事和国内灾情的,则直接传递到朱由检手里。    有了这些策略之后,朱由检,才感觉自己真正的成为了一名皇帝,而不是一位打工皇帝。    “有事禀告,无事退朝。”    “陛下,臣要弹劾大明水师提督朱定海,此贼收收钱财,放任鞑子和苏破虏进入日本。”    “陛下,臣要弹劾卢象升,没有朝廷允许,伺机开启安南战火。”    “陛下,臣要弹劾孙传庭和祖大寿,两人肆意屠杀,安南百姓,有辱我大明威名。”    “臣,同奏”    “臣,同奏”    .....    一时之间,满朝半数的文官,全都跪了下来。    “好家伙,我还以为这群文官学明白了,知道不该插手军事。    没想到这群家伙居然来这招,真当现在是自己刚登基,手底下没有足够的替换官员吗?    还是说觉得我不会下屠刀呢?”    朱由检心里说道。    “来人,拖出去,所有涉事官员,全部削去官职,贬为平民。”    朱由检大手一挥,一队大汉将军便走了殿前。摘去了那些官员官帽。拔了他们的官服。把他们拖出了大殿。    “陛下,你糊涂啊。”    “陛下,朱定海,卢象升等他不严查的话,大明必乱啊.....。”    “陛下,请息怒,那些官员纵容有错在先,但是毕竟是为了我们大明考虑,而且一下子废除了这么多的官员,谁来给陛下办事呢?”    韩一良上前拱手汇报到。    “文不涉武。武不涉文,我在朝堂上说的多少遍了?”    朱由检反问道。    隔行如隔山,一群对战争屁都不懂的官员,遥控战争,那不是把国家的士兵往死路上推吗?    建奴为什么能崛起?    还不是这群文官给做的?    辽东局势稍有稳定点,这群家伙,就忙着争夺利益,左右辽东战事。    结果一败涂地。    就这还不知悔改,再次循环往复。硬生生的把大明给拖没了。    “陛下....。”    “闭嘴,你忘了我之前说的律法无情吗?”    “建奴才被赶出辽东几年,你们就想让他们再次杀回来吗?还是想让他们杀到京城,祸害你们?”    “建奴不过区区几十万人,青壮不过几万,居然能占据辽东大部。屠杀我百万大明百姓,根本原因在哪里?    别给我装傻!    也别和我说你们不知道!    更不要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辽东之所以糜烂至此,原因皆在朝廷。王化贞屁都不懂怎么坐上右佥都御史的?说啊,都说啊,王化贞到底怎么当上右佥都御史的”    “怎么了?怎么都哑巴了?辽东百万汉人的命你们也有一份。”    “哼,今天我要是放过了他们,明天万万大明百姓都会被他们害死!”    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这么被大臣玩死的。    关乎大明生死的一战,折叠松锦大战和,松山之战。    全部因为文官的催促,趣兵速战。结果把大明打没了。    现在虽然建奴被赶到了日本,看似不可能威胁到大明,但是谁知道朱由检耗费巨大心血创建的海军,在文官的祸害中能存在多久?    看情况不利,就舍弃朝鲜的多尔衮,可不是傻子。    一旦大明海军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他绝对不会放弃用海军sao扰大明的。    “从即日起,文官谈武事,杀无赦?”    “陛下。文官确实不该谈武事,那武将犯事怎么办?陛下说律法森严,如果武将犯事不处理,何来的律法森严?”    “从即日起,成立军事法庭,专门处理军官以及军人的案子,以后犯事设计军人的案子,必须先经过军事法庭的审查,才能发配地方。    为了避免军事法庭徇私,文官可在一旁观看,但是不允许插手,否则杀无赦。”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起行为必然会得罪某些人的利益。    为了避免有人借机报复,朱由检把军事法庭搬了出来。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战友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种情分。    没有人能保证,所有军事法庭的人都是大公无私的。    也没有人能保证,军事法庭会不会腐败。    所以监督尤为重要。    一个政策的好与坏,不单单是政策本身,更重要的是监督,是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只是因为政策好,而放弃或者减少监督,结果只会变成一个害人的政策。    毁灭一个国家的军人有很多人办法。    其中最恐怖最难解的就是贪污。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王朝的军队,没有发生过贪污的事情。    到了朱由检登基的时候,贪污索贿更是到了“光明正大”的程度。    哪怕朱由检多次挥舞屠刀,但是也仅仅是让情况有所好转。大明贪官还多的很!    一旦自己嗝屁了,换了一个皇帝上来,可能用不了几年,就能再次变成天启年间的景象。    高昂的犯罪成本,确实能能大大的降低犯罪。    但是凡事不能通过一个杀字解决。    太祖好杀贪官,死在太祖刀下的贪官,不下6万人。    但是结果呢?如果不是自己穿越,大明腹地就变成了建奴的后花园了,大明迟早还的死于贪官之下。    杀贪官固然大快人心。    但是杀了之后呢?新换一个官员能清廉多久?    最新网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