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九十一章 郭老爷子 (第2/2页)
人说什么也不通过,为此郭保昌还和上面的领导大吵一架。 种种努力之下,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才得以见世,出于感激,从此他们都尊称郭保昌为宝爷。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郭保昌拍《大宅门》,陈恺歌、张一谋、田壮壮等人集体跑过去客串,给郭老爷子站脚助威的原因。 怎么说这也是再造之恩啊! “坐!随便坐,地方小点儿,别在意啊!” 郭保昌说着,当先坐在了一把藤椅上,点上根烟。 “在我这儿别拘束,抽烟吗?自己点上!” 陈恺歌笑着,走过去抽出了两根香烟,递给易青一根,还跟他解释了一句:“宝爷的脾气就这样,你要是客气了,反到惹他不高兴。” 瞧得出来! 易青笑着也给自己点上了,吸了一口,一股子汗脚味儿,不用猜就知道是外国烟。 “恺歌!你今个带着······我叫小易没毛病吧?” “没!您甭客气!” “那行!恺歌,你带着小易过来,什么意思?” 陈恺歌看了易青一眼,道:“宝爷!我可不信您猜不出来。” 郭保昌闻言,脸上的笑意渐渐隐去,最终化作了一声长叹:“有心了!” 易青瞧着糊涂,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莫名其妙的被陈恺歌带来见了郭保昌,现在又看着两个人打哑谜。 喂!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啊!? 我这还糊涂着呢! “小易!你对宝爷不熟,这位以前可是······” “你小子这是打算卖我啊!?” 郭保昌笑骂了一句,转头看向了易青,沉吟半晌,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的事,还是我自己个说吧。” 说完,郭保昌起身,走到了书房里面,没过一会儿就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大摞稿纸。 “恺歌!心意领了,可有些事不能走人情帐,这个事想办,得让人家心甘情愿才行,不情不愿的,我看就算了。” 这到底要干什么啊!? 易青真的是要急死了,他是个痛快人,干什么,说什么,都喜欢直来直去的,眼看着郭保昌和陈恺歌一个劲儿的在他面前说半截子话,他真的是有点儿坐不住了。 “郭老师!陈导带我过来,也没说什么事,当然了,能来拜访您,也是我的荣幸,可咱有什么事,还是明着说吧,这么着,我实在是太累。” 郭保昌闻言大笑,把那一大摞稿纸放在易青旁边的桌子上:“都在这儿了。” 易青瞧了一眼,稿纸已经装订好了,封皮上写着几个大字一一同仁堂乐家传奇。 易青一愣,紧接着就被拨动了某根神经,这个陌生的名字,后面那可是他非常熟悉的故事啊! “恺歌!我谢谢你,小易,麻烦你跑一趟,事情呢,就是这个故事了,你看看,看过之后,要是感兴趣,咱们再聊。” 易青已经猜到了是什么事,《大宅门》,眼前这位老人一辈子的心病。 前世,易青看过很多郭保昌的专访,每一次都会谈到这个故事,老人没说一次,表面上看去似乎眉飞色舞,兴致勃勃,但是,熟悉他的人都能从他的眼底读出那一份落寞。 易青没急着说话,他也很好奇这个还没有成型的故事,初稿到底是什么样的。 翻开第一页,入眼就是满目苍凉,短短的是几句话便勾勒出了那个旧社会里,京城赫赫有名的医药世家。 只看了第一章,和后来《大宅门》的故事,出入很大,但是从那些还没改名的角色身上,依然能读出白景琦,白文氏等经典人物的影子。 “郭老师!您是打算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剧?” 郭保昌又点上了一根香烟,深吸了一口,仰靠在藤椅上:“不拍出来,我死了都比不上眼。” “宝爷!” 郭保昌摆了摆手,止住了陈恺歌要说的话:“这个故事我写了几十年了,从16岁就开始写,写完了被毁,被毁了我还写,那些事,那些人纠缠了我一辈子了,我得让他们重新活一遍。” 易青点点头,他能理解郭保昌的想法,郭保昌就好像几百年前的曹雪芹一样,曾经的过往让他们魂牵梦绕,不落笔一辈子都不踏实。 “这次回京城,我就是为了这件事,我都五十岁了,不年轻了,再不抓紧忙活,恐怕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为了一件事,努力了一辈子,就冲这一点,易青佩服郭保昌。 “郭老师,您是这个。” 易青说着,对郭保昌竖起了大拇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