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黄剑信  (第1/1页)
    “中国电影协会会长黄剑信导演找我?”    “想购买《求求你,表扬我》的版权?”    “那正好,我也很渴望与这位前辈大佬见一面。”    “他们安排到明天晚上,安排在……,行,到时候我肯定去……”    这天下班比较早,老眸子要去和张唯品探讨剧组之外的事务,难得的没有进行夜班。    大家可以在酒店房间里休息一下。    大明星们有自己的工作,但工作人员们没那么多事,就自由得多。    叶楚则和温若玺沟通一下公司情况。    如今温若玺主持“战国文化”,打理日常事务。    有什么事情,当然要给老板沟通汇报。    这一次黄剑信来找,本就在叶楚计划中,只是没想到他这么早过来了。    老黄是国内著名导演,中影董事长韩三评的同学,在圈内的声望和资历、地位都很高。    1985年执导处女作《黑炮事件》,推出后即震动影坛,该片获得了华表奖、金鸡奖和金像奖等众多电影奖项。后相继执导了《轮回》、《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24版。    他在电影界的存在方式却证明了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支撑这种个性存在方式的是他对电影艺术规律的笃诚信守,对中国电影生存境遇的真切洞悉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他的作品关注现实,主题直面社会人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影片中的人物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艺术手法朴素、平实、自然、沉稳、注重生活化、纪实性,注重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当然,进入新世纪之后,他也不可避免的拍摄了商业片。    今年他入选中国电影协会会长,身份开始转变,开始了监制作品的生涯。    用媒体的话说,是要提携后进,予人玫瑰。    他最近正在筹备拍摄《关中刀客》系列。    但这不是他内心想要的。    他还是想拍摄现实题材。    只是最近没有什么好的题材。    然后他看到了《求求你,表扬我》这篇小说。    一读之下,便感觉畅快淋漓,只觉得写到了自己心里,完全瘙到了自己的痒……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叶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依据黄剑信的那部电影写的。    当然和他有共鸣……    但黄剑信不知道啊!    他只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完全和自己的思想相契合。    作者叶楚,他当然知道。    和韩、郭齐名的青年小说作家。    都是写青春小说火遍全国的。    但不同于韩郭二人的少年气,叶楚比他俩更注重现实些。    能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能写鉴定国画的专业论文。    还能写出《求求你,表扬我》这样直击人心的现实题材作品。    似乎和小清新们不一样……    后生可畏啊……    尤其是听说他最近跟随张翼眸的剧组参与《十面埋伏》。    他写这篇小说,又参与剧组拍摄,难道是想把它做成电影或者电视剧?    按照道理,项目还没有启动。    自己可要好好谈谈……    其实市场上,适合改编的现实题材作品很多,但黄剑信就是对《求求你,表扬我》上心了。    感觉自己若是拍不出来,寝食难安。    甚至拍完这部电影,彻底转行做制片人也未尝不可……    所以老黄只是想了想,便联系了战国文化……    ……    挂了电话之后,叶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求求你,表扬我》这篇文章,叶楚发表出来,就是为了钓鱼的。    如果能把原导演黄剑信钓来,那真是太好不过了。    只是没想到,这么顺利……    正在这时,赵小丁和常晓洋推门进来了。    “赵哥!常哥!”    叶楚从床上跳下来。    这两位是他在这个剧组的老师,叶楚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没少请二位吃饭,关系处的极好。    但是该有的尊敬,还是有的。    “你这么早就躺床上了?”常晓洋笑着问道。    “和自己的公司沟通一下日常,躺床上舒服。”    “还是你厉害,年纪轻轻就有自己的公司了。”    赵小丁感慨。    “我也只是瞎玩而已,有人打理一下我的那些作品和商业往来,自己也轻松些。”    “……不管怎么说也是后生可畏!对了,今儿个有空,一起去楼下喝几杯咖啡,我请客。”赵小丁邀请道。    “好的!”叶楚飞快的换了衣服,穿上鞋子。    大概是这两位经常吃叶楚的大户,这次投桃报李,叶楚自然不会拒绝。    当然这里靠近北影,养眼的妹子到处都是,小宾馆小饭店遍布,娱乐项目真不少。    剧组当然有人会去相关场所学英语,但他们三人完全没有。    因为他们一心想参与打造一部好作品。    ……    “你的《唐朝那些事儿》,今天不更新吗?”    “我早就写好了,设置了定时上传,定点更新。”    “这cao作好!”    “要我说小叶有才啊!比韩郭有本事多了,不明白媒体为啥把你和他俩并论。”    “炒作呗。”    “说的也是,不是也有人把冯笑罡和张导陈导并论嘛!”    “他脸真大!”    ……    常晓洋突然问:“说起来小叶,我看你这段时间和张导、赵哥学了不少,莫非是想着做导演?”    “我来剧组之前,就想着跟把导演、摄影、编剧这三项任督二脉打通,日后做个导演。”叶楚很实在的承认。    作家转编剧,编剧转导演,似乎很正常的一条路。    “做导演,很不错!”    赵小丁和常晓洋一起点点头。    他俩也都有类似的想法。    一个摄影,一个执行导演。    这条路往上走,都可以做导演。    比如他们的导演张翼眸,就是摄影出身。    执行导演进化成大导演的,比比皆是。    “日后我做了导演,你俩一个制片人,一个出品人。”叶楚笑道。    “制片人做不了,不过晓洋可以做男一号!”    “嗯,跟我混,一个戛纳影帝起步!”叶楚笑着说道。    “才戛纳影帝,那谁稀罕!三五个奥斯卡影帝我才考虑……”常晓洋也吹上了。    都是顺嘴说的,导演哪那么好当的?    老眸子毕业五年后,才积累起人脉,拉拢到支持,拍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    新世纪的大陆电影圈,又面临着港台导演北上,哪里有他们年轻导演的出头地步?    和那些成名的大导演、经验丰富的港台导演相比,投资人凭啥相信你一个新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