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凡境十重,武道人仙  (第1/2页)
    儒门传承至今,公认有四位圣人。    其圣像、学问,乃至于思想。    自上古年代延续到今日,无有变化。    后世的贤人、大儒、君子。    他们皓首穷经,耗费毕生,钻研圣贤典籍。    其实都在攀登那座看不到顶峰的巍峨书山,横渡那座看不见边际的浩瀚学海。    希望沿着四圣所留下的道路,进入更高的境界。    “至圣先师借文字精义,显化浩然正气,定下儒门修行之基础。”    “著春秋,立私学,门下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从而登圣位。”    “亚圣,以仁、义、善三字为大道根基,拓宽了道德二字,对于人心教化再上一层,让儒门这座牢固的屋子愈发不可撼动。”    “据传,当年妖魔大潮横扫世间,亚圣以‘仁者无敌,舍生取义’这八个大字,诛灭十二尊大妖,八尊域外天魔,还神州以清宁。”    “两位圣人先后化道而去,再无任何踪迹。”    “再过八百年,礼圣继承儒门正统,定下三纲四维五常八德,从而登顶圣位。”    赵穆盘坐于山头,眸光如实质般,打在青衫磊落的左端云身上。    后者眼神晦暗不明,沉声说道:    “没想到陛下除去武学造诣惊人,见解非凡,对儒门正统的传承延续也有所了解。”    赵穆手指轻弹,虚空似琴弦般被拨动,泛起一圈圈余音涟漪。    他之所以提及儒门四圣,乃是因为左端云他踏上的那条路。    近乎与前面三位圣人背道而驰,绝不相同。    “儒门前三位圣人,其实都一脉相承,至圣要求克己复礼,遵守五德。”    “亚圣接过大旗,将仁义发扬光大,礼圣再把那套规矩做到至极,约束人心。”    “可文圣,他之理念并不遵循传统。”    “仅是主张‘人性本恶’这一条,就让走在前头的亚圣颇为难堪,之后的义利之见,更是触及根本。”    “这一宗儒门内部的大道之争,后世儒生大多都站在亚圣这一边,并无几人继承文圣学问。”    “那位立志于打破儒门藩篱的圣人,唯二教出来的两个弟子,最后还成了法家门徒,并且同门相残,正统凋敝。”    “也难怪万载之后,几乎不见文圣一脉。”    赵穆自从入主东宫,每日除去御书房批阅奏章,暖阁练功,琢磨武学。    还会前往书库,遍读典籍。    尤其是对有关六大圣地,上古道统的杂书、古书,格外上心。    “想不到啊,向来奉行至圣、亚圣、礼圣三家之学的上阴学宫,竟然出了一个文圣门下传人。”    赵穆嘴角含笑,望向那位“离经叛道”的青年儒生。    对方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以及最后王霸义利之说。    全部都来自于文圣一脉!    倘若给上阴学宫的大祭酒知晓此事,别说左端云是五百年才出一位的读书种子。    哪怕他成了天下儒首,前者都必须狠下心来,清理门户。    甚至要号召天下士子,学宫众人,共同讨伐之。    大道之争,便是如此,没什么道理可言。    “至圣、亚圣说仁义道德,文圣却说人性本恶。”    “亚圣再说‘法先王’,文圣又提出‘法后王’。”    “以一人之力,挑战儒门两位圣人的大道根基,还能登顶圣位。”    “朕也不得不说上一声佩服。”    赵穆仰头望天,一团团流云聚散不定,自眼前飘过。    遥想上古年代,何等辉煌的大世。    相传天有九重,地藏深渊。    四方大洲,八荒极域,无边无际。    诸子百家争鸣,神朝圣庭林立的空前盛景。    如今是再难得见了。    一切都成飞灰。    念及于此,赵穆不由神往,也感到遗憾。    “陛下既然知晓文圣一脉,那也应该明白,左某要立的帝王之学,是最适合大周的规矩。”    左端云也不隐瞒,他先后三次攀登书山,横渡学海。    从中所见所得,正是文圣一脉的大道学问。    “哦,左先生如此自信吗?”    赵穆眼神微动,神色轻松,淡淡问道:    “朕倒想知道,文圣一脉究竟有何良方,能治天下。”    左端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斟酌。    经过适才的对谈问答,他已经明白。    这位大周天子极有主见,且对儒门之术、之道,相当了解。    换做常人,听到“制天命而用之”。    立刻便就要大声呵斥,将自己视为狂悖之人。    天道何其高远,凡人如何支配?    纵然一朝之主,气运加身,立于万万人之上。    也只是天之子嗣,位居其下。    可大周天子心如平湖,不起波澜,似乎并不感到惊讶。    仅是这份养气的功夫,足以叫左端云刮目相看。    他沉吟了许久,飞快地将书山学海内所得的学问整理概括。    面色严肃,缓缓说道:    “文圣一脉,乃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用礼定伦,用法定分。”    “后世皆说文圣相悖于至圣、亚圣之道路,我不这样觉得。”    “文圣只是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儒门之道,将其开拓出另一条大路。”    “法治是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