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临朝听政  (第1/1页)
    我穿成了小说昏君大反派正文第二十六章临朝听政紫宸殿为皇帝上朝听政之所。    新帝重新临朝听政,朝中百官大都是崔氏一党之人,这年轻的皇帝没几人放在心上。    皇帝上朝所穿的冕服,并非明黄色。    而是威严的玄黑朱红衮服。    头戴冠冕,玄衣纁裳,手持白玉圭的皇帝大步走进紫宸殿。    皇上龙章凤姿,不怒自威。    在看到他的第一眼起,心中便无法控制地升起臣服的畏惧感。    赵信登上台阶,广袖轻甩,端坐龙椅之上。    文武百官齐齐跪拜而下,整齐响亮的声音回荡在**辉煌的大殿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信面容严肃,内心却有股热血激荡。    终有一天,他会真正坐稳这天下至尊的位置!    现在,只是开始!    赵信用识人之眸看了一下殿中大臣们,神色一下子冷了下去。    满朝文武,对他的忠诚度平均起来不到30,站在首位的崔岑更是负数!    而一旁的南苍要好一点,但也没到50。    南苍此人,只忠于国家,自己这个皇帝在他眼里,也就是个合作伙伴。    对合作伙伴,忠诚度自然不如上下属来得多。    相比之下,让赵信最看不顺眼的,就是崔岑!    赵信淡声开口:“众卿平身。”    百官按照官阶而站,左文右武。    左首位是丞相崔岑,右首位是太尉南苍。    赵信目光在殿中百官上淡淡掠过:“众卿有何事奏。”    “臣等无事上奏。”整整齐齐的回答,恭敬得挑不出一丝错处。    赵信神色微冷,呵,无事上奏?    赵信冷冷道:“前线战事如何,百姓有无受到影响,又如何解决安置等等,这些不需要上奏吗?”    还真当他对外界毫无所知的昏君吗?    如今大秦国民不聊生,看过原著的他最清楚不过。    虽然在上朝之前,赵信就已料到了这群以为崔岑为首的大臣,必会整出点幺蛾子。    但是现在见到如此情况,还是令赵信冒出一股火气。    “启奏陛下。”一名大臣持笏出列,回道,“叛乱之事,有太尉派兵镇压,陛下无需担心。”    “小小兵祸,影响甚微。我大秦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各方平静。”    几名大臣依次出列回话,但赵信却听得越来越恼火。    所有的人都在告诉他天下歌舞升平,俨然一个太平盛世。    “陛下忧心国事,臣等欣慰。有相爷这般国之栋梁,朝局上下安稳。”    赵信手掌蓦地握紧扶手,险些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这群臣子,岂止是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即使他坐在这龙椅之上,他们依旧毫无避讳地吹捧崔岑!毫不掩饰以崔岑为中心的做派!    崔岑老神在在地立在左方首位,神态平和,气质儒雅,不卑不亢。    这会儿有人提到他,崔岑面带浅笑的微微欠身,道:    “有陛下天子龙气护佑,我大秦自当国泰民安。”    右边的南苍置身事外地站着,虽然看出来崔氏一党故意给皇上使绊子,但也没有要帮皇帝撑场面的意思。    往后这种情况,只多不少,皇帝要跟崔岑斗,就要适应如今这境况。    赵信面色冰寒,几乎要控制不住骂人了。    七王兵祸愈演愈烈,南方各省频出水患,北方旱灾不断,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这群大臣在这儿跟他说无事上奏?    赵信眼底怒火燃烧愈烈。    但却有火无处发泄。    他虽然掌握了宫廷,并且得到临朝听政的机会。    但却也只是表面上的“听”而已,跟先前没什么大的区别。    满朝文武百官,几乎无一人心向自己。    这些……一个个,都是崔岑一党的人。    赵信盯着那忠诚度为负数的崔岑,眼神冰冷肃杀。    崔岑能感觉到来自上方的视线,但皇上高坐于龙椅之上,冠冕上垂下的十二条玉旌遮挡住了他的双眼,神情看得并不真切。    他仍旧淡淡站着,心情甚至还有几分闲适。    皇上这几天,虽然趁他不注意,搞出了一些名堂。    甚至还说动了南苍与之联姻,拉拢了那老匹夫。    但答应南苍的那些条件,与他而言也损害不大,九牛一毛尔。    皇帝即便临朝听政又如何,照样被他拿捏在手。    况且他终究年轻气盛,想掌权的欲望表现得太盛。    崔岑如今看待皇帝,就如强大的猎手在逗弄被放出来的猎物一样。    供他逗弄取乐,但也别想翻出自己的手掌心。    赵信压制下了自己的怒火,对着这群人发火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精力。    “朕既与太尉定下姻亲,今日便封太尉为太师。”    如今自己这个皇帝,做的束手束脚。    崔岑一天不倒,他便不能随心所欲升贬官员。    但加封一些名誉虚衔,赵信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虽并无任何实权,但这也算是赵信示好未来老丈人的举动。    当然,也顺便刺一刺崔岑那老匹夫。    赵信又道:“镇北将军在前线抗击叛军,为表嘉奖,朕在此加封其为魏武侯。”    镇北将军是南苍的大儿子南无惧。    这些南苍自然也知道皇上嘉封有何缘由,于是神色坦然地谢恩。    “老臣多谢陛下隆恩。”    皇上与南家结亲,大家都知道他们如今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但看着小皇帝明目张胆对南家以示亲近,完全忽略崔岑这个丞相,有些大臣就心生不虞了。    况且谏言指责皇帝的机会,他们是一个也不会错过。    “陛下,此举不妥。”一名大臣道,“论功绩,满朝文武,谁也比不上崔丞相。    丞相一直以来为大秦鞠躬尽瘁,兢兢业业。    如今陛下大肆嘉封南家,却无视丞相,此举实令丞相寒心,令我等寒心。”    赵信似笑非笑:“丞相这些年辛苦了,大秦国在丞相治理下,虽七王接连造反,四方灾祸连连,屡次赈灾无果。    但听爱卿之言,丞相确实为此呕心沥血。    忧心天下国事的母后昨日来找朕,说往后要在永安宫潜心礼佛,为大秦国祈福。    朕每每想到登基以来,全劳丞相与母后cao劳国事,朕心中的确愧疚不已。”    崔丞相面上的表情,皲裂了一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