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吐蕃没有内乱?王远的不解(第四更) (第2/2页)
李世民嘴角一抽,本来积累的淡然和镇定,现在全都被这个三个逗比给整破防了。 卧槽,至此遇到狗大户之后,这三个逗比也变得越来越无耻了! “好了,现在所有的情况你们三人都知道,还有什么看法的话,就赶紧给我说出来吧。” 说着,李世民又喝了一口花茶,压下内心的无语。 “看法?”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一愣,彼此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没有任何看法。” “不过我们建议,此事可以去找王公子。” “他肯定有办法。” “又要去找那个狗大户?” 李世民眼皮一跳,很是不情不愿。 他刚才才被王远给隔空折磨了一回,现在又要送上门给他折磨吗? 房玄龄见状,顿时眨了眨眼:“陛下,这个月的精盐贩卖分成,好像还没运到蓝田县吧。” “的确。” 长孙无忌眨了眨眼,试探道: “而且陛下你之前说好要拍卖的琉璃之宝,臣到现在可还一件都没有看到。” “行了!” 李世民眼皮狂跳,很是不情不愿地点头:“明天一早,你们三个就陪朕去一趟蓝田县吧。” 说完,他便转身,很是恼火地离开了御书房,打算去歇息了。 “陛下英明!” 三人连忙行礼,交换了一番眼神后,都露出了狡黠的笑意。 计划通了! ......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就带领车队,运转钱财,前往蓝田县。 而王远看到老李他们送钱而来,也是开心不已,打开府门欢迎。 虽然王远非常得有钱,但看到自己的财富不断增长,他还是会感受由衷的开心。 “哎呀!” “这样要你们一个个月亲自来送钱,多不好意思呀!” 王远看着这一箱箱铜钱,搓了搓期待的小手。 虽然因为已经过了商户囤积的高峰期,远没有当初上百万那么多的收益,但也有将近十万贯。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收入稳定呀! “其实你们也不必如此准时,拖个几个月也是没关系的。” 闻言,李世民眨了眨眼:“那我们可以一年才结一次吗?” “不行!必须月结!” 王远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变脸速度堪比翻书。 李世民:“.....” “好了,你们有什么事情赶紧说出来吧。” 王远撇了李世民一眼,摊手道: “每一次你们过来都没有好事,这一次应该也不例外吧?” “说吧,李二那家伙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说完,他便带着四人进入到了屋内。 今天小乐儿正好出门和其他小孩一同玩耍,还有明叔在跟随,所以王远的府邸很是久违的清净了下来。 什么叫没有好事,我明明就在给你擦屁股! 李世民听到这番话,完全不想说话,只能示意一旁的房玄龄代他提问。 说真的,他已经有点害怕和这个狗大户谈话了。 “王远,这一次我们的确是带着疑惑而来的。” 房玄龄心领神会,走上了前,凝重道:“而且还是一件大事情?” “大事情?什么大事情?”王远迷惑。 那不成是那吐蕃使者的尸体被人发现了? 这也算是大事? 不至于吧? “事情是这样的。” 房玄龄微微呼了一口气,才接着道: “上次你不是和我们说,吐蕃现在正在内乱之中吗?” “可前些日子,边境却传来了消息,吐蕃的内乱已经彻底平息,松赞干布已然独揽了大权。” “而且陛下他似乎也没有放弃的打算,依旧想和吐蕃开战。” “吐蕃的内乱已经平息了?” 这下子轮到王远皱眉了,迷惑道: “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吐蕃内乱的时间,他应该不会记错的,结束时间应该是贞观六年。 可现在明明才贞观三年,为什么会短了那么多? 这可是整整三年呀! 难不成史书是假的? “王公子,现在吐蕃的内乱已经平息,你可有什么看法?” 看到王远心不在焉,房玄龄再度提醒。 “看法?” 王远一愣,看了一眼几人,就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这还能有什么看法?” “既然吐蕃的内乱已经结束,那1为何不再等上几年?” “只要等到红薯,曲辕犁,精盐彻底推广开来,吐蕃岂是大唐的对手?” “这李二非要开战,是脑子进水了吗?” 你丫的才脑子进水! 听到王远这番埋怨之语,一旁的李世民狂翻白眼,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比较好。 他真的很想反问一句,如果不是你这个狗大户发神经,把吐蕃正使禄东赞给弄死了,他至于那么着急发动战争吗? 真是的,自己明明是一片好心,居然还要被骂。 着实没有天理! 当然这番埋怨,李世民也就只敢在内心里说说而已。 “王公子,现在的情况就这样了。” 李世民还是决定由自己来说,上前道: “圣天子执意要在一个月之内发动对吐蕃的战争,你可有好的法子吗?” 说着,李世民眼巴巴地看着王远。 “法子,这还有个鬼的好法子呀!” 王远摇头,语气有点不耐烦。 其实这事也不怪他。 虽然他知道,有一个吐蕃使者在自己面前自杀。 可因为死法太过愚蠢,所以王远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个吐蕃人在吐蕃使团内的地位肯定不高,估计也就是一个拎东西的路人甲而已。 死了就死了吧。 “吐蕃都没有内乱了,还要一个月之内发动战争?李二怕不是做梦做多了!” 说着,王远的心情很是糟糕。 相比于替李二解决这个“大麻烦”,他其实更加在意吐蕃为什么内乱会提前三年这一件事情。 大唐的历史改变了就算了,毕竟有自己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穿越者。 可为什么远在天边的吐蕃,历史也会莫名其妙地改变? 蝴蝶效应吗? 其实仔细想想,吐蕃派遣使团,要来迎娶李丽质,这好像也不是贞观三年该发生的事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想不到任何答案的王远,眉头紧皱,越来越不耐烦。 自从穿越以来,王远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意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