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襄阳堂上,诸葛先生 (第1/2页)
襄阳。 州牧府大堂。 荆州牧刘表站在堂中坐立不宁,镇南将军军师蔡瑁,州牧府主簿蒯越,还有蒯良等一众谋臣武将皆在堂中,面色凝重。 堂末还临时添加了三张桌椅。 门外,还有一个少女不时探着小脑瓜看向堂内,眼中尽是担忧之色。 “蒯主簿,黄祖要的军粮是否运出?” 刘表看了一眼右侧之人。 “回使君,首批军粮五万石已顺沔水而下。” 蒯越起身禀道。 “如此便好!” 刘表面色微微缓了缓,这才看向堂内谋士道:“诸位,长沙太守张羡作乱,我儿刘琦和江夏太守黄祖已先行前往长沙平叛,此时尚无消息传来。 但张羡此人,在荆南四郡之地素有声名、根深蒂固,若有他郡以作呼应,仅凭江夏一军平叛唯恐不足,襄阳大军尚在备战,诸位有何教我?” 堂内众人一阵缄默。 几日前看了黄祖书信,他们才知长沙作乱,而且州牧长子刘琦领着五千人去当了先锋。 那可是一郡之地,就临湘城的兵马都比你多几番,更别说有其他郡策应张羡了。 你说你一个好好的州牧长子,去当这个出头鸟作甚? 现在好了,你先跑去送了,咱们能说的都不敢说了。 万一出错了主意,让你有个好歹来,咱还不得给你陪葬? 片刻之后。 望着仍未有一人出言的堂下,刘表回到座位上,面若寒霜扫视着众人。 正欲发怒。 却见大堂末处,从那临时设置之位上,站起一位身着白色袍服的英俊少年。 年不过十六七岁,在这大堂之上却泰然自诺,毫无一丝紧张之意。 “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为何会出现在议事大堂之上?来人,把这稚子给我赶出去!” 有人看到这张异常年轻而陌生的面孔,呼唤道门口的侍卫。 “哈哈哈,使君问计诸位哑口无言,见我年幼不问是非驱离反而张口就来,这议堂,不待也罢!” 少年冷笑转身便要离去。 “阿亮留步!你受吾之邀来此,何需与庸人一般见识。” 又有一人连忙起身,拦住即将出门的少年,将他拉回原位。 被骂作‘庸人’的州牧府幕僚却是暗自底下了头,不敢再言。 少年他不认得,这拦人者他却是认识的,沔南名士黄承彦。 州牧都敬重的名士,还是未来的亲家公,再给他三个胆子,他也不敢还口。 “禀使君,这两位皆是吾之好友,皆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少年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而这位姓徐名庶字元直。” 黄承彦指着一位二十余岁的青年为刘表介绍起来,生怕刘表再误会那可就尴尬了。 事关自己未来女婿性命,他可是好说歹说才把这二人请下山来。 “原来阁下便是徐元直徐先生,表素闻先生大名,却一直不得见,今日可算如愿,平叛之事先生可有教我?” 刘表惊喜走下坐席,来到徐庶身旁拜道。 “使君过誉了,庶尚无计策,不过吾这位好友之才胜庶百倍,他愿为使君解忧,却受如此对待,实为不公。” 徐庶还礼冷声言道。 话中之意,刘表听的真切。 这位徐先生不是不知,他是在为这位诸葛小友抱不平啊。 “此事皆为表之过错,表定然重重处罚此人,还请元直先生勿要介怀。” 刘表道着歉,来到诸葛亮面前行礼道:“诸葛小友,对不住,想不到三四载未见,你竟已长这么大了,小友有何教我?” 三年前,他举荐诸葛玄任豫章太守,诸葛玄把两个后辈小童托付给了他,他随口安排下来,便未作过多关注。 去岁诸葛玄死在西城民变中,诸葛亮请求和弟弟去南阳守孝,他自无不允,未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