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寻仙记_第27章.开学第一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开学第一课 (第1/1页)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

    步入学府,圣贤教化。

    浓厚的学习氛围,净化了一切凡尘喧嚣。

    …

    徐长生在齐小刀的带领下,先是来到学而楼的求学管理处报到,领取了自己的身份竹签,抽签分配的学籍号码为“学子甲九一零二”。

    可以说,

    儒家思想传承,非常注重潜移默化。

    针对新入学的学子,学管处另有安排。

    临走时,齐小刀又交代了两句,自去学习新课了。

    当徐长生办理完入学手续之后,由一位家丁在前方引领着,还有一位老先生陪同,开始了第一天的游学活动。

    开学第一课,【游学】。

    参观学府大院,感悟游学之不易。

    徐长生在后世,听过一些关于圣人的故事,知道一些情节。特别是在学习儒家经典《论语》时,仔细研读每一句对话,那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再次身临其境的接触,感觉不一样。

    学府大院,有几百亩地,光围着经典遗迹,绕一小圈,也有几个时辰。

    前方,是由家丁引路,然后每到一处古迹,都是老先生细心讲故事。

    自古以来,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老先生年龄也有六七十岁了,已然得道成贤。身体棒棒的,也不去隐修养老,还在发挥余热,说是要为学府贡献本领。

    三人行,来到一棵大树前。

    大树底下好乘凉树。

    “这棵大松柏树,是先师孔圣人亲手栽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师讲经传文……”

    老先生的大道理讲了半天,徐长生连连点头,口口称是。

    接着,家丁又引领他们来到一处高地平台。

    杏坛讲学,传道授业。

    老先生说到兴奋时,口吐飞沫:“这处高地平台,就是圣人传讲文道的场所。

    当时,有三千子弟听讲,席地而坐,座无虚席,静听明理,受益匪浅。

    圣人论坛言语,三天三夜也不停歇,通宵达旦,星光璀璨,道理闪亮登场。

    后有十哲,七十二贤。”

    【杏坛】,

    开辟了文化传承的私学先河。

    周朝有国学、乡学,贵族子弟学之。

    孔圣开辟私学,筹建学府大院,因才施教,以备后来。

    儒家思想,传承文化,因材施教,广收门徒,广种薄收,大力传播自修文化,又通过选拔考试,激发学子学习斗志,挖掘潜能,再取成绩显著者,重点培养,精益求精,至贤尊圣。

    故而,百家争鸣,儒家独尊,淘汰其它,实乃投机取巧也。

    徐长生:抢生源!

    学府大院,儒家道传。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

    在当时,儒、法、墨、道、杂、阴阳、农等各家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价技巧,评论时政和传经收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阵地之一。

    学府大院,独树一帜,培养了大批儒学子弟。

    …

    再到小树林,又有小河流水。

    “这处小河边,现在是学子们背书的地方。”

    徐长生:小树林也有故事?

    典故最多的,就是那些石刻。

    林荫大道路旁的每块一石刻,都有古今传说。

    有,

    【孔子向学】

    老先生讲道:“孔圣先师年少时,虚心求教,观察入微,思路清晰,学无止境。学琴问道,层次境界皆有可能。

    还有,

    【孔子游学】

    书剑风雨,周游列国。

    孔圣先师年近五十五岁,携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风风雨雨,不懈努力,传播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最后,参观一下,孔庙。

    孔庙三间,存放圣人衣裳,车架,书剑琴。

    文道道韵,蕴藏其中。

    徐长生三个看完了,悄无声息的退出门来。

    老先生:“最后,我再带着你去拜拜至尊文圣像。”

    因为不是大典,只是寻常拜师礼节,不是太繁琐。

    【尊礼殿】

    正殿之上,放置的是孔圣人像。

    徐长生认为,后世的自己曾经也算是圣人门徒,心诚跪拜,行了大礼。

    老先生很高兴,“孺子可教也!”

    正梁上面有牌匾:

    “学者宗师,文圣至尊。”

    仪式,很重要。

    生活要有仪式感。

    规矩,必须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大规矩就是尊礼!

    儒家传统,通过多种形式的祭拜仪式,传承其文化底蕴。

    正殿拜师,偏殿参观学习圣贤游学列国之记录,秩序井然。

    对于其他圣贤像,徐长生只是行了一个敬礼。

    唯有在“子贡”像前,徐长生又是老老实实的,又行了一个大礼。

    何也?

    端木赐,字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儒商鼻祖,端木遗风,诚信经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传为后世经典。

    【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的合称,受儒教祭祀。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徐长生:以后,我也想当儒商,附庸风雅,花天酒地,潇洒人生走一回。

    路过,

    【藏书阁】

    这就是田苗借书处。

    田苗:“窃书不算偷”。

    徐长生:有机会,我也去借阅一两本看看。

    望见,

    【集成殿】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殿堂里面,都是优秀师生光荣榜单。

    金榜题名,圣贤教育。

    …

    “叮叮当,叮叮当……”

    鸣金收兵,鸣笛吃饭。

    徐长生谢过老先生,拿着饭签,跟随家丁,前去食堂就餐。

    家丁只是把徐长生送到食堂门口,就回去了,好像是,他们另有就食场所。

    徐长生走进食堂里,跟随着学长一起,拿着竹签排队,前去打饭。

    这时,

    齐小刀,鲁学成和田雨顺,又见面了。

    曲有才跟随着,阴阳怪气道:

    “哎,这不就是小师叔吗?

    你也来上学吗?

    师叔不去开小灶,难道是体验生活吗?”

    徐长生问:“还有小灶?在哪里呢?”

    …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