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明朝朱瞻基_第八章 北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北巡 (第2/2页)

的养两匹马。因为犯罪被发配的,七户养一匹马,养了马之后,罪就消除了。

    不久之后,大臣们汇报说犯人中连坐、误犯者太多了,从情理上讲值得怜悯。如果确实罪不容赦的应当处死,但是有的于法当死,而于情可悯,以及所犯之罪不够处死的,就令其以钞赎罪。

    于是,三法司及户部详议后复奏:除了因公事致罪的按例处罚以及死罪的依律处治外,其它的情节较轻的,判斩罪需要赎钞为八千贯,绞罪及榜例死罪的赎钞为六千贯,流放的赎钞为三千贯,徒罪的赎钞为二千贯,杖罪的赎钞为一千贯,笞罪的赎钞为五百贯。没有钱赎罪的,依前议发送到天寿山种树。朱棣同意施行,朱瞻基觉得这个法律不太严密,而且以后会有人钻空子。

    这时候北京有两大工程,一个是北京皇宫的修建,另一个就是长陵。朱瞻基费劲心思想些可以做的,结果都没有什么朱瞻基可以做,唯一的一个就是医疗体系。

    自从戴元礼死后,朝廷再无名医,这个戴元礼非常厉害,后来年纪大了,就回家休养,门庭若市,请他看病要花五两白银。既然这个戴元礼这么厉害,说不定有些个什么徒子徒孙什么的。朱瞻基马上就跟朱棣汇报。

    “爷爷,您的腰腿痛还好些了吗?”

    “好了一些,想治好怕是不行了。你怎么突然关心你爷爷来了?”

    “那你想不想治好呢?”

    “你这个逆子,不想治好难道还想病情越来越严重?”

    “那你干嘛不让医生帮你医治呢?”

    “那些个庸医,还没有治呢,就哆里哆嗦地发抖,让他们治还不如求求真武大帝呢!”

    “爷爷,医生治病也要病人配合嘛,哪里有一出世就是名医的,你说是不是?他先要熟读医书,懂得医理,学习药性,再慢慢地把脉这样慢慢地不就成了名医了吗?名医看什么,不就是看疗效吗,你说是不是,爷爷?”

    “嗯,是这个理。”

    “我觉得御医除了专门的调理的御医,不仅仅圈在宫里面,让他也去给老百姓治病,多多接触一些疑难杂症,多多带一些徒弟,还要做好记录,写好病史,到时候有例可查。

    还有就是打仗的时候,士兵受伤生病也很多,特别是那些不是很严重的外伤,当时治当时好,不会留下后遗症。这些都需要医生和药材,所以说医生和药材只有少的没得多的。

    我建议由朝廷召集天下名医集中给北京城里面的老百姓治病,收集这些个药材备用,到时候那个医生善于治什么病,那个医生药到病除,那个医生医德高尚不就一目了然了嘛。还可以收集一些偏方和孤本,以备医生们学习和研究的嘛。”

    “很好啊,还有吗?”

    “还有就是提高德艺双全的医生的地位和待遇,古话说的好,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哪里找到这样的医生呢?”

    “医生还是要主动去培养来的实在一些,挑一些好苗子去跟那个大法王还有道士去学习。多多组织医生交流经验,碰到有名的郎中也可以招来。以前宫里不是有个戴元礼的御医很厉害嘛,那他的徒子徒孙肯定也不错,不如招来试试。”

    “嗯,快宣夏元吉。”

    不久之后就来了几名医生到了北京,其中就有一个叫盛寅的,师从当时有名的大画家王宾,只有三十六岁,盛寅给朱棣把脉之后,就对朱棣说,这个不是痿症而是风湿病。果然通过治疗之后就减轻了朱棣的病情,让他心情大好,情不自禁地说道:“这都是太孙的功劳!”

    朱瞻基提炼了酒精,打了一些手术刀,手术剪刀,手术缝针,镊子,桑皮线等,组织了一批年经的手巧灵活的医生练习简单的包扎,缝合等。

    世人皆知,田七是一种外科圣药,当然也有其他的疗效,非常珍贵,收集起来也很难,只能有一些存货,仗不知道什么打,先备着呗。不过今年也是灾害不断,浙江发生大面积的瘟疫,死亡人数多达两万人。国家的总人口也就五千多万,一省之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