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九、斩首 (第2/2页)
顿时明了,她们都已死去,顿时哀嚎不已,尤崇文老泪纵横,口中高呼:“死得好!死得好啊!哈哈哈哈!” 那严普一身囚衣,蓬头垢面,仍难掩文士气度,看着观刑的子孙,喊了一句:“好好活着!”沈梦昔看到人群中,同样蓬头垢面的严季康,脸色灰败,咬着嘴唇,死死地盯着父亲。 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抛下行刑签子,刽子手抽出几人身后的招子,手起刀落,热血朝天喷射而出,几颗大好头颅瞬间落地。 站在最前面的一群人,顿时痛哭出声,齐齐跪地磕头。 不到一刻,他们又被人连拉带扯,带走了,他们无权收尸,甚至无权多痛哭一会儿,他们的将来,或许生不如死。 沈梦昔第一次看砍头,被那喷溅的鲜血和猝然滚落的头颅吓了一大跳,她不忍看严季康悲哀的眼神,和抖动的身体。她甚至想,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受这些,莫不如当初不救他,就让他溺死算了。 沈梦昔叹了一声,进了宫城。 “阿娘,严普的案子已经了结,儿想恳请阿娘,免那严十二的流放。” 武帝一脸“我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她,“那孩子有什么好?阿娘这里有个新送来的少年,姓韩,甚是俊朗,又文采风流,就送与月儿吧。” “那是阿娘的人,儿就要严十二!阿娘~~~”最后一声,喊得千回百转。 “罪臣之子,有什么好?”武帝皱眉。 “那上官婉儿有什么好?” “嘿!你这孩子!”武帝气得在沈梦昔手臂拍了一下。 “阿娘~~~” 半个时辰后,一队人马从天街疾驰而出,穿过定鼎门,追上被穿成串,蹒跚前行的流放人犯,出示手谕,与押送的官兵简单交涉,就带走了懵懂的严季康。 他的两个兄长大惊,挣扎着大喊:“不要杀十二啊,杀了我吧!”被押送官兵狠狠抽了几鞭子,摔倒在地,失声痛哭。 严十二惊疑不定之际,被塞进了马车,直接送往尚善坊。 换了三回洗澡水,终于洗干净了。他被安置在公主府一个偏僻的小院子里,由两个婢女伺候起居。 刚经历了失去至亲的痛苦,兄弟又在流放途中不知死活,现在进了公主府,命运未定,难免心绪不宁,寝食难安。幸而书房里有纸笔琴箫,他写了许多愤懑激昂的诗句,又每日抚琴吹箫不止,宣泄情绪。 沈梦昔听到那琴音里带着激愤、仇恨、悲哀、绝望,心中也是怜惜这个十八岁的少年。 她一走进院子,严十二便得到婢女通报,立刻停止弹琴,有些忐忑地起身行礼。 “严十二郎,未经你的同意,本宫便以面首名义,将你带回府中,不要见怪。” 严季康又行礼,“十二自然知晓公主好意,怎会那般不知好歹。” “你且安心住着,严家的书籍已被朝廷没收,待我命人再寻来给你,好好读书,将来总有重见天日之时。”沈梦昔鼓励他重振家业。 “呵,做官有什么好?一朝天降横祸,还不是家破人亡,还不如做个田家翁!”严季康有些赌气地说。 “田家翁?呵呵,只一个县令就可以让他家破人亡了。”沈梦昔喃喃地说。 严季康闻言一呆,随即冷冷说:“这世间真是无趣。”竟似乎萌生死志。 “想一死了之吗?”沈梦昔说:“实话跟你说,我猜到来俊臣不会轻易放过你家,流放途中必然会对你们兄弟下手,这才求了陛下将你带回府中!严季康!本宫救了你两次,两次都搭上名节,你就准备这样报答我吗?” 严季康神情变换,心思大乱,抱着头蹲在地上,痛哭起来,“怎么一夕之间就变成了这样?” “我也在想,怎么就会有人忽然要刺杀我呢。” 严季康抬起头,急忙辩解:“殿下,请相信十二,绝对不是姑父,也不是严家!” “不是严家因面首传闻,恼羞成怒,继而生了犯上之心?”沈梦昔上前一步。 “不不不!不是的!”严季康连连摆手,跌坐在地,“十二,十二前些日子还巴不得真成了殿下的面首呢......” 沈梦昔哭笑不得,还真是天真的少年。 “你父亲也没有怨怼?”面上仍继续逼问。 “父亲虽然有些恼怒,但是,父亲感激公主救命之恩更多,怎会做那忘恩负义之徒!” 沈梦昔对严普也有所了解,那人还真是官员中少有的纯善之辈,平日官声甚好,只可惜偏得罪了来俊臣,落了个身首异处。 沈梦昔熄了逼问严季康之心,“起来吧,如今,你的命是我的,你要为我做两件事,才能获得自由。” “什么事?”严季康抹了把眼泪,站了起来问。 “现在没想好,用到你时就会找你!” “那要是拖上二十年......”严季康有点急。 “不会!你文不成武不就的,我干嘛要养你二十年,赶紧读书练武吧!别到该用你的时候,啥也不是。” 沈梦昔故意语气轻蔑,激得少年面色涨红。 她举起手掌,示意他也举起来。 朝着少年的手掌击去,发出清脆响声,“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严季康闷闷地说。 “公主府不养闲人,听说你雕工不错,回头刻一版《心经》给我吧。”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对了,这雕版是顶你的饭钱,不算是那两件事!” 严季康目瞪口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