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百事待兴 (第1/2页)
节度使府内,赵德昭拿起了面前摆着的玻璃器具,仔细观察起来。 玻璃的烧制跟钢铁一样,说容易,很容易,说困难,就很艰难。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进行烧制,就能获得玻璃。 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各种中和作用,就能获得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玻璃。 最低到五百度的高温,或者到一千两百度,就能让玻璃软化,进行加工,或者吹制各种玻璃器具。 就像后世做酒瓶的玻璃,跟做门窗的玻璃,就完全不同。 但是,想要获得真正的液态玻璃溶液,就需要跟钢铁一样,将炉温升高到1550度以上才行。在这样的高温下,才能通过热处理,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在炉温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出真正高等级的玻璃的。 虽然通过添加纯碱,能够增加玻璃的纯净度,可是华夏偏偏是个缺少纯碱的地区。 玻璃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明朝时期,威尼斯商人通过在玻璃里面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氧化铅,能够在炉温达不到要求的时候,让玻璃融化。 可是这样的玻璃不符合赵德昭对高档玻璃制品的要求,特别是显微镜,需要纯净度非常高的玻璃。 这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直接想要利用现在的技术就造出高等级玻璃,只是幻想。 在明朝,他因为没有经验,耗费将近四十年,才做出了微晶光学玻璃。 现在当然不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已经有了整个行业升级的经验。 先做出试验器具,通过这些器具进行试验,得到三酸两碱,提纯各种化学原料。 然后有了这些化学原料,不管是钢铁的促溶剂,还是玻璃的促溶剂,都能造出来。 就跟车床的生产是一个道理,再复杂的车床,都是一代代通过简单的车床加工出来的。 没有简单的设备,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第一批烧制的玻璃,就是各种烧杯,分馏瓶,蒸馏瓶,冷凝管等。 虽然这些器具的杂质含量都比较高,但是进行一些基本实验,已经足够了。 赵德昭当然知道,为了这批实验器具,不知道烧废了多少器具,不过现在有了合格产品,耗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一共烧制了多少这样的瓶瓶罐罐?” 刘小看了一眼冯一用,示意他上前汇报。 冯一用上前一步躬身道:“一共烧制了三窑,形制简单的,吹制了有一千多个,那种形制复杂的,只有数十个。” 赵德昭又问:“那些哥儿还听使唤吗?” “他们干活都挺精神,有袁指挥使管着,除了偷猎,倒也没有惹出是非来。不过,烧制出来的琉璃,被他们偷了不少……” “这不算什么,现在琉璃还是稀罕物,过两年,就没人要了。”赵德昭转向刘小问道:“殿头,举才令也下传了好几日,汉京自荐的人多不多?” 刘小摇了摇头道:“日子还短,目前人不多,还有许多是街上的坐地虎,会翻个跟头也来自荐。” 赵德昭点了点头。“这事不急,等各地官员回了辖地,自然会举才上来。大姐今日在何处?” “后晌去了城东的鱼梁坪,查看那里的造纸焖窖和香皂库。二哥儿要找她回来吗?” “不用了,你去铁器坊那边,查验一番筹备情况。大姐毕竟年幼,怕有一些疏漏。佟亮。” 佟亮连忙应道:“在。” “各地官员那边,都通知到了吗?” “十七地的主官和副官那边,都是我亲自传达,明日辰时中,在城西铁器坊门口汇合。汉京府这边,王府尹与蔡刺史也都知晓,着令入品官员都要去铁器坊。” “备车,去城西安置点。” “喏。” 城西安置点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开始筹备兴建的民房,目前挖完了地下排水系统,但还没有建设。 城西南那边,建了二十多座砖窑,一直在不停地烧制红砖和石灰。 跟青砖相比,红砖的造价更低,工艺也简单一些,但是耐碱度不如青砖,寿命也不如青砖更长。 但是成本和工艺,就决定了红砖才是值得推广的建筑材料。 何况现在有了水泥,建筑外部用水泥覆盖,同样能保证红砖的寿命。 当然,这也跟土质条件有关,汉京这里黏土多,烧制的砖头采用自然冷却,出的就是红砖。 而南方有些地区土质不一样,像江南水乡,不缺水,采用水冷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