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24.虞姬唱的那首歌,是陆贾写的。(求订阅,三千字章) (第1/2页)
经过曹cao和杨广的点评之后。 大家顿时明白诗歌和诗歌那是不同的! 有些诗,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得出来的,比如《和垓下歌》。 这就不是虞姬该有的水平。 朱棣此刻真是被折服了。 诛你十族: “学历史的真是怪物啊!” “竟然能从这个角度去看出问题来。” “文学造假,的确很难,文化人不是那么好装的,写首诗,直接就露馅了!” …………………… 武则天真是被陈通惊呆了,这简直无所不能。 幻海之心: “孙子?” “这回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 “看看,这才叫做多角度思维!” “学着点吧!” ………… 李隆基被怼得脸色发黑,他真是要崩溃了,这都能找到理由吗? 听起来还是蛮有道理的。 可他却不能这么的认输。 长生殿主李三郎: “诗歌诗歌,诗以咏情,歌以言志。” “情绪到了,自然是有感而发。” “你就一定能保证虞姬不能够超常发挥?” “有的诗人就是一辈子只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然后就江郎才尽了。” “这也是有先例的。” “你怎么就能这么肯定呢?” “我觉得这个角度站不住,太绝对了。” …………………… 皇帝们齐齐翻白眼,他们从心里面已经承认了陈通的这种说法,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写诗的。 你现在让朱棣写一首,你看他能写出什么来? 就李隆基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写出一首划时代的诗歌来。 有些东西那是硬实力,你根本做不了假。 可是李隆基这样胡搅蛮缠,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反驳。 汉武帝心里极度不爽。 虽远必诛: “陈通,继续怼他!” “我相信你还有其它维度可以佐证。” ……………… 陈通笑了,看来现在大家都对自己有信心啊。 而李隆基则是撇了撇嘴,他就不相信,还有什么维度可以找出证据来! 可下一刻,他就惊呆了。 陈通: “那就说第2点,如果虞姬真的有这么高的文学素养,她就更不应该写出这首《和垓下歌》来应和项羽。”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应和诗歌,如同对唱一样,那就跟限制题材写命题作文。” “你不是要写得多么优秀,你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跑题!” “人家项羽采用的是sao体诗,而且还是一句7字,那在写应和诗歌的时候,必须也是sao体诗,也是一句7字!” “而且要尽量做到与对方每一句,行文,用字,格式,都要协同一致。” “这才能展现出一种韵律美。” “我给你说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应和诗歌,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当年大诗人陆游与自己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喜结连理,夫妻情深义重,可惜却被陆游的母亲无情拆散,最后两人劳燕分飞。” “陆游再娶,唐婉再嫁。” “时隔多年之后,两人在沈园相遇,一个成为他人夫,一个嫁作他人妇,此情此景,让两人无限唏嘘!” “随即出现了两首惊艳千古,一唱一和的诗词。” “那就是陆游和唐婉的《凤头钗》。” “陆游写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也应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看到没?” “这才叫应和的诗词。” “所谓应和,就是要一唱一和,一应一对,前后呼应,格律一致。” “不管是从文体,意境,规格,韵律都要协同一致,这样才能达到协同共振的效果,才能展现出二重奏的魅力。” “形成叠加唯美的震撼效果,如同水中倒影,镜中两面。” “这才能展现出这种一唱一和特有的文学魅力,做到心心相印。” “我们再来看一下项羽的《垓下歌》,以及《和垓下歌》。” “这两首诗歌,无论是从文体,规格,韵律,都是格格不应,而这还是唱出来的,那最后就是要用一种曲调唱出两首诗歌。” “这字数都不一样。” “显然无法实现应和的效果。” “所以这一首如果真是虞姬写的,她真有这么高的才学,那么虞姬应该把《和垓下歌》改成sao体诗。” “而把五言诗改成sao体诗,那就等于降了难度,非常容易,就是我这种对诗歌没有研究的人,随便都可以改的出来。” “比如:” “汉兵攻兮已略地,四方围兮楚歌声。大王今兮意气尽,妾兮妾兮何聊生?” “这么一改,这才像是一唱一和,这才感觉像是虞姬和项羽对唱出来的诗歌。” “虽然这首诗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