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 藏龙卧虎  (第1/1页)
    姜余完全沉浸了在数学的海洋当中。    他手上的这一本数学难题,对他来说并不算太难。    但这里面的解题方法,却令他耳目一新。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数学方法。    并不是说这些解题方法有多么罕见,而是太简单了,简单到令人怀疑人生的地步。    很多大学后才能用到的高等数学解题工具,可以简化这些步骤。    但这家伙通通弃置不用,就用比较简单的加减乘除和一些初高中的数学概念解决那些难题。    很rou!    很自信!    姜余从他的解题步骤来看,这家伙的心算能力非常娴熟。    一环套一环,逻辑非常清晰。    如果不是看到上面朴素的文字,姜余还真以为是人工智能算出来的。    他的这些解题方法,初高中学生仔细看的话,都能够看得懂。    姜余翻看了一本,又一本。    终于把所有的笔记看完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数学难题,叫做“四色猜想”。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地图四色定理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    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也就是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一张地图只需四种颜色来标记就行。    人们发现四色问题出人意料地异常困难。    曾经有许多人发表四色问题的证明或反例,但都被证实是错误的。    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    1872年,英格兰著名数学家凯利正式向英国伦敦数学学会提出四色猜想问题。    从此四色猜想就像一场瘟疫一样席卷全球,吸引大量的数学家为此痴迷。    就在1976年6月,在北美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    他们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个判断,结果没有一张地图是需要五色的。    最终证明了四色定理,轰动了整个世界。    不过这方法就像是穷举法。    姑且不论这两位数学家是否真的穷举了所有可能情况,这种证明无法让人真正信服。    证明并未止步,计算机证明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思考过程。    四色猜想的理论证明还在继续……    彭亚军的包裹里面,除了这些笔记本还有一张世界地图。    很陈旧的那种,应该是七八十年代的。    上面每个国家都标注了a、b、c、d不同的编号。    地图后面还有它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程式。    方法非常简单,但是解题的思路却是天马行空般,很奇葩。    他是把国家看似一个立体结构的三角立方体。    然后把这些三角形立方体全部整齐堆积在一起。    最后开始求证每一个接触面的颜色不一样。    彭亚军通过简单的函数和几何公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解题的过程很简单,但是这种思路很少有人想不到。    本来就是个平面图求解问题。    涉及到证题方法应该是与排列和统计概率学有关。    彭亚军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硬生生的用初中数学的函数和几何知识给解决了。    姜余可以想象,这种解答方式公布出来后,所有的数学家会气得吐血。    这就是思维定式导致了他们思想僵化,没有找最简单的方式去考虑问题。    近代三大数学难题,姜余解决了一个,彭亚军解决了一个,陈景润解决了半个。    还剩下半个,怎么搞?    姜余很想知道菲尔兹奖的评判团得知这个消息后,会有何感想?    ……    在这些笔记本最下面,还有一封信。    上面写着彭亚军的名字,和邮寄的学校地址。    很工整的楷书。    “您好,因为我们这儿落后贫困,我不知道这些答案对不对?”    “如果有错误,还请您标注出来,并且把这些草稿发回来,一切费用本人会处理。”    “谢谢!”    整封信好像都没有提任何要求,即使他的答案全部正确。    姜余把这个邮寄过来的地址又重新抄了一遍。    《巨匠》会把这篇文章做头版头条公布出去。    自然科学奖的头奖,非他莫属。    这一次大奖有近百万人民币。    既然这个家伙这么穷,钱放在身上也不安全。    干脆先接过来再说……    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夕阳。    姜余突然感觉好像丢失了一样东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啥玩意?    用力甩了一下头,脑袋突然金光一闪。    他又赶紧在垃圾桶里寻找起来。    好一阵后,终于被他找到了。    这是一个学生很不起眼的成绩单。    这是从高一到高三的成绩单。    摊开仔细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亮眼的。    唯一有亮点的就是,英语全部挂科,基本上大部分是零。    语文成绩也是一般,在80到100分之间徘徊。    这家伙的成绩,看上去明显就很差。    数理化这三年的成绩似乎有点古怪。    高一中考,111、121、128    高一未考,128、111、121    高二中考,108、118、134    高二未考,134、108、118    高三模拟1考,115、117、128    高三模拟2考,128、115、117    不注意总结,好像问题并不大。    但仔细一看,每年级的两次考试,三科的总分是一样的。    而且每科的分数把控的很好,基本上循环换个数字。    最最关键的是,三年下来,三科的总分都是严格控制在360分。    这就是他么的强迫症。    好家伙,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控分高手”吗?    这份成绩单并不是学生本人寄过来的。    而是由他的同桌同学寄送过来的。    这位同学说他的同桌太偏科了,已经准备放弃高考。    主要是英语成绩太差。    看到报纸上的招生广告后,才把这个成绩单寄过来,看有没有希望?    毕竟,同桌的理科很强啊!    姜余看到这份介绍后,都忍不住有点小小的嫉妒和自卑。    这样超强的控分,换作是他,也很难做到的。    这一控,就是三年。    换作是彭亚军这个变态的天才,估计也很难吧。    “哈哈哈,真是深山藏虎豹,田野卧麒麟啊!小子,这下藏不住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