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巢湖四鬼 (第1/2页)
武松又叫了一壶酒,听完了这个故事。 原来,陆秀才名唤陆羽夫。祖上也曾官拜一县知县,无奈其后家道中落,到了陆羽夫的父亲一代,已沦落为私塾先生。 陆羽夫自小读书,一直希望效仿范文正公当年断齑画粥的故事,能通过科举之路重振家声。 不料,自在童试中得中了秀才之后,陆羽夫却屡试不第,区区州试竟然成了他无法逾越的天堑,举人之路就此止步不前。 屡试屡败,陆羽夫转眼已是年近不惑,空有一身抱负,却怀才不遇,只能整日借酒消愁。 一个月前,陆秀夫从乞丐那里得知消息,金军兴兵南犯,河东河北大半已沦入敌手。但朝廷主和派当道,一味避战求和,乃至欺上瞒下,对金兵入寇一事秘而不宣。 陆羽夫起初不信。但天下乞丐是一家,不断有黄河以北的丐帮弟子南逃到此,痛述鞑子在河东烧杀抢掠之行。 陆羽夫终于按捺不住,到知府府衙前击鼓,要求庐州知府郭岩丰保境安民,整军备战。 结果,被衙役当成疯子乱棒打出。 此后,陆羽夫解髻散发,每日在市井中逢人便说,鞑子之祸近在眼前,大宋亡国之期不远。 世人皆以为他真的疯了。 一个疯子和一群叫花子的话,又有谁能相信呢? ...... 此时的陆羽夫已经酣睡在那间破庙之内,在面容残缺的菩萨像前,他犹自梦呓连连。 浑然不知,危险将近。 其实,郭衙内方才走进酒店,名为喝酒,实际上是特意来看看陆羽夫是否又喝醉了。 眼见陆羽夫果然又借酒发疯,郭衙内一面假装败兴离去,一面让人按计而行。 郭衙内原本并没有除掉陆羽夫的打算,毕竟,一个疯秀才的话,谁又会当真。 不过,陆羽夫却意外撞破了他们的一个秘密。 一个成天被陆羽夫挂在嘴边,满大街喊,但却无人相信的秘密。 而且,这个秘密现在关系着他父子二人的前程。 金军大兵压境的消息,郭氏父子其实早已知晓。两个月前,汴京度支司就连发三道宣命,催征粮饷,以资河东战备。 但身为朝廷命官,郭知府得知这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筹钱筹粮以资边军,而是跑。 树还没倒,郭岩丰郭琪佩这对猢狲就已经想好了去花果山的路了。 钱和粮,郭岩丰都在加紧筹办,或者说是搜刮。但不是往北运,而是往南,他的原籍池州。 为了私运粮饷,郭氏父子不惜假借剿匪之名,实则是勾结巢湖水匪,将粮饷经水路运往池州。 不曾想,郭衙内和巢湖水匪头目、“浪里阎罗”蔡童密会时,却不巧被陆羽夫撞破。 一个疯子的话,本不足为惧。但陆羽夫不仅是个疯子,还是个秀才。 而再过几日,朝廷特遣督办军务的安抚使就将入城,到时候,这个秀才要是拦驾上书,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陆羽夫必须死。 郭衙内的计划是:将陆羽夫打昏之后,扔入城内河中,伪装成酒醉落水溺毙的假象。 反正,这个疯子整日醉饮早不是什么秘密。如此,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为了便于行事,郭岩丰提前两日,以清查流民为借口,将城中的丐帮弟子全部收罗在城中的居养院,管吃管住。 如此,城西的破庙里就只剩下了陆羽夫一人。 但此时,城西的破庙里不止一个人。 郭衙内派出的四人摸进破庙时,武松已经在庙内。 原本,武松此刻应该回到了客栈。但在酒楼听完陆羽夫的故事之后,武松感怀于此人的气节,才决定去破庙走一遭。 无他,只是想给这位秀才再留下一些银两,以尽扶危济困之心。 不过,当武松刚刚走进庙门时,忽然察觉到周围有数名习武之人。天生的警觉让他立即纵身一跃,上了房梁。 果然,四个黑衣蒙面人随即也进了破庙,正是为陆羽夫而来。 话说这四人并非府衙的官军,而是巢湖水匪骨干,号称“巢湖四鬼”。 郭氏父子之所以让水匪出手,一则是为了不走漏消息,二则,万一事情败露,也自然可以推到贼匪身上,牵连不到官府。 四鬼进到庙里时,陆羽夫依然卧在供桌下的一张草席之上,酒醉不醒,哪知大祸临头。 四鬼察探了一番,确认庙内再无他人,随即轻脚向陆羽夫走去,准备绑了人就走。 眼看四鬼之一已经探身下去,准备拿人。梁上的武松却依然未动。 因为,他知道这庙内还有人。 这个人出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