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合资---佛教与合资公司对比, 宇宙性宗教建议 (第2/3页)
史。比如加拿大人白求恩,比如李白,炸死日本白川义则大将的朝鲜尹奉吉。不一定据为己有,为中国出过力、做过贡献的,享一份香火,不过分。 (想起:欠韩国同学一顿饭、一次韩国游访) 假设西方教是婆罗门教,尼泊尔作为中印之间的中间地带,佛教吸收印度的婆罗门教、西藏的苯教,就如同合资公司, 外国人想在中国卖汽车,需要合资建厂,外国人出技术、中国出人。 佛教在中原,就如合资公司,为了保护本土的公司(道教),需要合资建厂。扩展来说,假设: 外国股东--西方教是婆罗门教, 中国股东---中国西藏的苯教(可以看做中国本土教、巫术,道教的一个分支), 合资厂---尼泊尔作为中印之间的中间地带, 新宗教---佛教(吸收婆罗门教、苯教,并有自己的创意), 合资公司总裁---多宝道人当做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祖)、中间人, 也未尝不可。 技术--思想, 技术本土化--合资公司最后需要把技术学过来,就是思想的本地化,即融合当地的历史风俗及英雄。 (假如尼泊尔还是中国的藩属国,就不用唠叨,因为释迦牟尼就变成了自己人。) 二、世界性宗教的特征(宇宙性宗教) 一个世界性宗教,较快的扩张方式,就是融合、包容当地历史,纳入当地的古代英雄。一个有志于世界性的宗教,需要考虑是以推广教义为第一,还是以推广神灵为第一。当然,宗教创始人、贡献者需要纪念,但其创始人的精神、教义、普惠众人的期望,是最需要推广的。 假如地球进入了宇航时代,遇到了很多有人星球,都有各自的宗教,怎么推广融合,变成宇宙型宗教? 佛教就很符合(但也有待改进的,个人建议): 1、多神论 佛教里有很多佛。 2、肯定过去 释迦摩尼佛,称在他之前有过去佛。 3、贡献论 功德。可以通过积累功德成佛。 因此,可以通过评价当地英雄对人民的贡献大小,将其加封佛教尊位。 4、公益论(缺少) 佛教,应该在教义里,限制禁止塑金身、饰珠宝、造铜像的习惯,应该把钱规定为用于循环公益。 佛教目前的困境在于,一是财力用于内耗(见下面解释“财力的用途”)。 财力的用途:基督教新教教堂简朴,常只有十字架、桌椅,而把钱投入有助于布道的教会大学、医院等公益事业。而道教、佛教,有塑金身、饰珠宝、造铜像的习惯,钱花在了庙里,不但没了扩张的财力,而且容易导致贼人、起义军、朝廷、外国人强取。 5、尊封论(缺少) 佛教,应该在教义里,规定所有尊位、不管高低,都是可以加减的。加减方式为选举。 加,容易些,当地半数以上信教群众投票中选即可,但不允许选举活人即在世佛,防止cao纵选举结果。 减,难,需要世界半数以上信教群众投票弹劾才行。 加减周期:可以是五十年一次。 做过社会贡献的都可以尊封 不管大小,大的封圣,小的证书、铭牌、碑刻。 佛教目前的困境在于,二是没有考虑到给其他地方的创世神、文明始祖留顶层佛的位置,仅尊封个简单佛,显然不能让当地民族满意。当然,比其他宗教好多了。 明皇帝宪宗朱见深,进行了部分改革,一些寺庙道观有三教大殿,里面有老子、释迦牟尼、孔子并排而坐。 6、祭拜论(缺少) 祭拜: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有些英雄、尊位有仇怨,有些根本没听说过、不了解,所以,各地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自己的尊位祭拜。 7、教名不好 佛--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建议改为感恩教(也可以称为世界宗教联盟)。即感谢一切应该感谢的。 8、教义的可修改性 随着时代 感恩教: 9、兼容性 可以将其他多个宗教整体纳入,并保持其独立性、教名。例如基督教、***教、佛教等大的宗教,小的宗教由于教义可能有冲突,暂缓。 10、钱物 成立基金,良性循环。 对于外教或教内其他宗教,奉行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各教财物独立,互相借送时,实行担保制度,规定多长时间偿还。 例如,某地基督教会众,借总部感恩教1000万元,用于建教堂。则感恩教需要基督教上一级或其他基督教教堂,提供担保,逾期要求偿还。上一笔逾期没还,对所有基督教停止下一笔借款。 三、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共襄民国 尼泊尔,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尔当时已为英印所控制。清王朝和尼泊尔的宗藩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国际战略关系。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