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空城计 (第1/2页)
宋泰平沉吟有顷,道:“备礼……” “人情往来,各有名目。应景的赠礼也截然不同。不知楚公子此番备礼,是个什么说法?” 楚宁依旧面上含笑,从容道:“师礼。” 宋泰平神色一动,有些微妙。 坐直的身子,也不由微微前倾。 却见他唤来一个从者,小声吩咐两句。 不多时,呈上一只二尺多高、晶莹透亮的玉盒。 只这整玉雕成的玉盒,只怕价值就在万两白银以上。盛纳之物的珍贵,可以想见。 宋泰平亲自揭开玉盒,动作小心翼翼。 当中所纳,是一株玉树,矗立盒中。 底座也是别出心裁,同样是以白玉镂刻成“庭院”,门户宛然。 玉树金叶,栩栩如生。 枝条蔓延,繁复精致;树叶以纯金打造,极其纤薄。室内虽然无风,但是数百枚金叶依旧轻轻震颤,传来悦耳清鸣。 叶下龙眼大小的珍珠三十六粒,模拟果实形状。 宋泰平傲然笑道:“如何?” 田康一窒,不想宋掌柜竟直接将本会价值最高的三件重宝之一——青庭宝树,取了出来。 此物是商会以白银八十万两收得,欲要出手,至少要作价一百二十万两以上。 楚宁笑赞道:“是上乘宝物。” 但话锋一转,又道:“只有两件事,似乎不美。” 宋泰平却也不恼,淡淡道:“请直言无妨。” 楚宁微一拱手,以示得罪,才道:“此物虽然盛丽,但却并无实用。就楚某当下的情形而言,似乎难显诚意。” 低头沉吟一阵,似乎在斟酌言辞,楚宁道:“姑且设一譬喻。有一富庶人家,家资巨万。家中长子并无产业,用度皆取自父母。到了父母祝寿之日,此人将得自父母的钱财,再转来购置些金玉珍宝奉上。那么价格虽然高昂,也难称孝心可嘉。” “甚至不如亲手制一根拐杖,奉一杯茶水,更显诚心。” 此言一出,宋泰平、田康、陆柏,都隐有所悟。 “其次么,恩师乃是超脱世俗之外的人,金玉饰物,与之不谐。” 宋泰平暗暗点头,不动声色道:“楚公子言之有理。只是若要合用,最好还是要将令师情状,说上一二,宋某也好心中有数。” 楚宁道:“楚某与恩师结识短短数日。嬉笑怒骂皆有深意,言及道法古奥深远,楚某也不能解。只是有一条,恩师为人清减,装饰朴素,不拘小节。衣食住行,一任简陋。从其口中,时时可以听闻‘镜转’、‘苦行’之说。” “至于再多,恕恩师有命,不敢泄露行藏。” 宋泰平手臂一颤。 此时田康神色微动,似乎想起了什么,快速上前一步,弯腰附耳,低语两句。 宋泰平深望了楚宁一眼,眸中尽是羡意:“楚公子好福气。” 略一思忖,又传命下去。 片刻之后,侍从又呈上一物。 此物自置于木盘之中,单论排场,不能与那株玉树相比。 一只青皮葫芦。 宋泰平微微一笑,自信道:“宋某敢夸口。楚公子将此物赠上,令师必然欢喜。” 楚宁认真请教:“敢问究竟。” 宋泰平笑道:“效用倒也简单。此葫芦之中盛以热水,水温三日不凉。” 楚宁一怔。 宋泰平立刻道:“下乘的仙门器物,与凡世相通。想来楚公子也有见识。的确,只需一道最粗陋的初阶法阵,便能炼制出一件聚热不散的法器。俗世中图个新鲜,也不过就价值五六百两白银罢了。” “但是这一枚青阳铜葫芦,却是天地生成。不用法力、法阵,自然能够保温不散,也算是一件奇物。” “对于常人而言,和低阶法器差别不大。但是对于令师而言,却是一片赤诚孝心。” 楚宁这才笑着谢过,道:“就依宋掌柜之言。” 宋泰平命人将葫芦取下,包裹停当。 楚宁又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入喉。 眉头微微一皱。 宋泰平诧异道:“莫非是本商会所奉劣茶,入不得楚公子之口?” 楚宁一摆手,感慨道:“茶是好茶。只是远行飘零,何以壮怀?若有美酒,自然较茶水更应景些。” 宋泰平道:“远行?敢问一句,楚公子将往何处去?” 楚宁随意答道:“后日。铸剑门特选会。” 宋泰平怔然出神。 已有铺垫,这一答案,并不令人意外。 良久,宋泰平悠然叹道:“人生际遇,实难逆料。恭喜楚公子。” “酒水好说。田康,将那一壶‘千花酿’取来,权当为楚公子践行。” 楚宁笑道:“一事不烦二主。此次出行,穿着太寒酸似也不妥。便劳烦宋掌柜,在此寻一套光鲜衣衫。银钱照常结算。” 宋泰平连声道:“好说,好说。” 楚宁点了一点桌上银票,道:“不知前后作价几何,烦请留个数目。” 宋泰平微微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