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音若希 (第3/4页)
不会就为了讨杯茶喝吧?” 没办法,薛极只好再次问道。 “常听人言,薛会之乃当朝第一智者,老朽有一件为难之事,特来登门向薛尚书请教。” 说着,赵逢学还微微欠了欠身,对着薛极拱了拱手。 薛极实在不解,却也预感到赵逢学要说的事情,绝对不是简单的小事。 “世人多是以讹传讹,薛某尸位素餐,勉力而为罢了。老宗正有话,不妨直言。” 看到赵逢学还想跟自己绕弯子,薛极只好单刀直入道,顺带先把自己给摘出来。 “呵呵,薛尚书言重了。临安坊间近日有些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知薛尚书可曾听到?” 哦,原来是为了此事而来? “薛某年纪也不小了,很少在外应酬,除了上朝,在衙门办公,就是窝在家里看看书、喝喝茶,还真没听到什么流言蜚语。” 薛极当然知道赵逢学在说什么,当他第一次听到此流言时,他就断定是从谁人那里传出来的。 当初,甚至还有人请他来运作此事,被他以身体近况不好为由,给婉言拒绝了。 薛极是个聪明的人,而且是一个极其善于保护自己的人。 功名我所欲也,安稳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功名而取安稳者也。 更何况,他也六十岁了,儿孙俱在,为人臣做到了吏部尚书,也够瞧的了。 为了子虚乌有的“功名”,他还能怎么更进一步? “本来这些流言老朽也是置之不理的,毕竟上有官家在朝,下有文武百官,而那位虽然功劳赫赫,却也未见劣迹,‘功高震主’?有些过了......” “老宗正,薛某想起来了,这茶还是明前的。明前茶多为芽芯茶和芽嫩尖,受虫害侵扰少,色泽翠绿,表变带油光。” “且香气清纯,新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对了,这种泡茶之法,据说还是‘燕王’殿下发明的,真是爱茶之人的福音啊。” 薛极仿佛恍然大悟的样子,端起眼前的茶碗,深饮了两口,竟然闭上眼睛在那里回味茶香的隽永。 “这个...非是老朽想沾染是非,实在是三天前,太子殿下突然到访,想让老朽以‘宗正寺’少卿之便,行族规而却国法,老朽实在是没法可想了,才到薛尚书您这里来的......” 赵逢学当然能看出来,薛极根本就不愿意接他的话茬。 可是自己来都来了,如果就这样空手回去,依然是一筹莫展的。 看着眼前这位只比自己大五岁的赵逢学,面庞天生就黑黑的,须髯已经花白,身子还略微有些句偻。 如果除去身上的官服,完全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人模样。 “赵宗正,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做臣子的能参与的。说句交浅言深的话,您的身份特殊,更应该谨言慎行。” “如果您真想讨个主意,我建议您还不如直接去找那位,无论结果如何,短时间内,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或许看着赵逢学实在是太老实了,薛极也不愿意老实人受委屈吧。 考虑再三,还是给他出了个主意。 “那位?” 赵逢学看到薛极的手指,正指着一个方向。 那是临安城的正南方,皇宫的位置啊。 皇宫里住在两位主子,一位是当今的官家赵扩,一位正是三天前来找自己的太子殿下赵竑。 “多谢薛尚书指点迷津——” 赵逢学站起身来,仿佛想通了什么,恭恭敬敬地给薛极施了一礼,转身离去了。 也忘记从薛府带些茶叶回去了,而且远去的步法那样的矫健,哪里还有半点老迈的样子? “这个...是老实人吗?” 不过薛极倒没有怪罪他,他自己方才也是想顺势利用一把赵逢学,让他直接到皇宫找官家拿主意,这也算是他薛极,在投石问路了。 当薛极再次回到花厅的时候,宴席已经撤下,而饮晏的人还没走,依然等在那里。 “赵老头走了?” “走了。” “连他都被牵扯了进来,看来还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这人喝了一大口茶汤,相比于泡茶,他这样老派的人,还是更喜欢味道浓烈的煮茶。 “会之兄,您到底是怎么想的,能给老程我交个实底吗?” “怀古贤弟,如果薛某说,到现在依然没拿定主意,你相信吗?” ...... 最终,去往兴庆府拜访慕容世家的人选,依然是黄药师、郭默和黄蓉。 但是,陆乘风和金镶玉,也随着他们一起,离开“龙门客栈”,赶往兴庆府。 陆乘风要趁机在兴庆府建立“听风”的联络点,而金镶玉,完全抛去了她“龙门客栈”老板的身份,从此就是一个江湖小白,算是跟着同门四师兄去见识和历练一番。 兴庆府不愧是西夏国都所在,城长方形,周十八余里,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 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 皇家手工业作坊集中于宫城宫厅,宗教场所有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等。 城中皇家的宫殿园林占有很大面积,有一定规模的宫城,而一般居民则密集分布于数十个街坊之内,均为低矮的土屋或土板屋。 准确地来讲,此时兴庆府已经在前年,被在位的西夏王李遵顼改称为中兴府,企图中兴西夏。 这位李遵顼,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 “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在“西夏书事”中记载,“纯佑廷试进士,唱名第一。” 可惜,这两年以来,在抵抗蒙古人入侵的战役中,屡战屡败,朝中大臣颇有微词。 要不是金国的帮衬,西夏丢失的,就不仅仅是三分之一的国土了。 一到城门口,就有事先得到消息的“听风”中人,迎候在那里。 牵过五人的骆驼,换成马匹,引导着向城内走去。 “默哥哥,西夏西部和北部各州府,跟蒙古人打死打生的,甚至都丢掉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