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74、这里的水很美,像你的眼睛。 (第1/2页)
后妈带的女儿是我的头号书粉正文卷174、这里的水很美,像你的眼睛。白墙院子里,种着一颗很高大的柚子树。 树枝越过了院墙,伸到了隔壁邻居家的院子。 每逢柚子结果的时候,吕中棠都会让邻居用竹竿打下来一箩筐,分给家里的小孩们吃。 邻居家从外面打了鱼,回来的时候也会分给他两条。 午后,两个老头子常常会在门前架上一个小桌,端过来两个小马扎。 摆上一副旧象棋,就能从午后杀到日暮黄昏,直到各家的老婆子做好饭催促起来,他们这才意犹未尽地散去,约好择日再战。 这些年,吕中棠就是这么过来的。 其实,如果吕依依真的不来看他了,他心里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她会有自己的人生和牵挂,会逐渐远去,会和那颗柚子树一样开花结果。 他和老伴也会逐渐远去,作为父亲,他能做的就是远远看着她的背影。 如果有一天她想回家了,他就把门敞开,张罗一桌好菜。 现在,姑娘回家了,还带了两个漂亮的女娃娃和一个俊秀的小伙子,他很知足。 和方槐是怎样认识的,苏松屹的身世问题,和方知嬅关系如何。 这些多余的话,他没问,因为这都是女儿的家事。 当父亲的,一向话不太多。 “妈现在身体还好吗?” 吕依依有些紧张,小心翼翼地问道。 “挺好的,肯定比我慢一步走。” 吕中棠淡淡地道,他和老伴平时没少拌嘴。 当面称老伴儿,背地里就骂对方老不死,这是常有的事。 “大过年的呢,别说这种话,不吉利。” 吕依依微微蹙眉。 “老婆子,咱姑娘回来了。” 吕中棠冲里屋不冷不热地喊了一句。 “哟咱们家还有姑娘啊” 从里屋走出来的老婆婆,见着了吕依依,挖苦了一句。 “妈!” 吕依依心里有些亏欠,恭恭敬敬地走上前。 蓝采薇横了她一眼,没想理她。 “外婆,我来看你了!” 闵玉婵微微笑着,上前挽住了她的胳膊。 “你都几年没来看我咯。” 老人看向闵玉婵,语气缓和了几分,略带几分抱怨。 “还愣着干什么?进来坐吧。” 见到了孙女,蓝采薇心情好了不少,没好气地对吕依依说道。 “是,妈。” 吕依依低着头,把姿态放得很低。 她也知道自己母亲的性子,嘴上说着什么今生今世永不相见,其实当初吕中棠递给她存折,就是经过了蓝采薇的授意。 见惯了吕依依强势的一面,再看她此时的唯唯诺诺,苏松屹和方知嬅不由得暗自发笑。 堂屋里的装潢很简朴,都是些木质家具。 地板还是水泥,连瓷砖都没有贴,更不用说木质地板了。 没有空调,屋子里有些冷。 在城里待习惯了的方知嬅都有些不适应,把手笼在了袖子里。 “妈,我不是寄了钱过来吗?屋子里怎么不装个空调冬天得多冷啊。” 吕依依看着屋里简陋的家具,有些抱怨。 “钱都给你存着你,没花。这不是怕你突然在外面又没钱了嘛。” 蓝采薇喃喃地道,端着两杯热茶走了过来,递给了苏松屹和方知嬅。 “娃娃们,喝点热茶,乡下没什么好招待你们的。” “谢谢外婆!” 两人异口同声地道。 “哎,长得真好啊。” 蓝采薇连连点头,瞅了苏松屹好一会儿。 “今年多大了” “十六。” “十六啊,比玉婵小两岁。” 蓝采薇嘀咕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老婆子,去做饭吧,孩子们赶过来,估计也都饿了。” 吕中棠抽着一卷旱烟,淡淡地道。 “爸,试试抽这个吧,这个是好烟。” 方槐拆开了一包软中华,递了过去。 他虽然不爱抽烟,但身上随时都会带一包拆开的烟,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 对于成年人来说,烟是一种用于交际的媒介。 吕中棠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接过了那根中华。 方槐拿出打火机亲手为他点上。 吕中棠吸了一口,软中华的烟草味比较恬淡绵软,没那么烧口。 确实是好烟,但他抽不惯。 “以后别买这么贵的烟了,浪费钱。” 老人摆了摆手,还是觉得旱烟更适合自己。 他知道这烟不便宜,100块钱一包。 镇上有户人家的儿子发达了,婚宴上就发的这种烟。 他收了一包,但一直没舍得抽,让老婆子去换了一百块钱,买了几斤猪rou用来做腊rou。 隔壁家那小老头之前也拿着这种烟在他面前吹嘘,说他儿子有多么多么孝顺,过年来看他就带了中华。 而你家闺女几年都不回来了,你都成空巢老人啦! 瞧他那得意劲儿,今儿他也抽上中华了。 不过如此嘛,还不如旱烟呢。 其实那种劣质的烟草尝起来很烈很辣,特别烧嗓子,味道在嘴里要留很久,口感一点也不好。 “爸,以后少抽旱烟吧,旱烟没滤嘴,对身体伤害大。方槐给您带的都是好烟呢。” 吕依依说着,将手里拎着的酒和礼品放在了柜子上。 “不用你们买东西过来,过年多来这边走动一下就好了。” 吕中棠吸了两口中华,总觉得拧巴。 看到孩子们过得好,他自然是开心的,但老人家总有些自己的倔强和尊严。 方槐跟着蓝采薇一起进了厨房,和她一起准备饭菜。 厨房里做饭的灶台都很老旧,是那种烧麦秆取火的土灶。 每到晌午和黄昏,泛黑的烟囱里就升起袅袅炊烟。 烟雾缭绕,熏得人眼睛直流泪。 不过,用柴火烧出来的饭很香。 “给孩子们烤几个红薯。” 蓝采薇说着,佝偻着腰从蛇皮袋子里摸出了几个红薯扔进了土灶里。 一边煮饭,一边烤红薯。 灶台里的柴火燃烧着,喷涌出青色的熏烟。 老人眯着眼,眼角皱得厉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烟熏火燎的环境里做饭,那双眼睛好像就是因此变得混浊无光。 “咳咳,你跟那丫头是怎样认识的” 她往灶台里添了一把柴火,冲方槐问道。 “我们俩是高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