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北行至河部 (第2/2页)
章采结合前后所知才明白。 这个历史很大,还得全往回捣,从头说起。还是在扎古帝国刚建立的时候,既太祖武皇帝赵彬御极天下的时候,当时帝国还没和北方铁人、金人接壤,帝国北方边疆是一些独立的游牧部落,势力分散,各自攻杀。 赵彬的前好几代人与之时而刀兵相向夺取土地,时而联姻结盟稳定后方,大概就是到了赵彬之时,为出关一统天下,决定清扫掉来自背后的隐患。 于是赵彬在扎古城起兵,兴众10万,兼归附部落兵卒2万众,共12万兵大战北方,历经血战把当地大部分的熙人、河人(此河非彼河)、秦人、环人、湟人、塞人部落击溃,收其青壮,安稳后方。 然后就是太祖武皇帝一统天下,随即病逝,太宗文皇帝登基,手握老爹留下的百战精兵打算恢复古帝国,发起一场接一场的战斗,把环人等余部收拾了,面向辽阔北方........ 而这个时候的北疆,随着草原塞外的各游牧部落互相攻杀吞并,逐渐的形成了以铁人部落为首的大型游牧民族联合帝国,铁人诸部是扎古人的叫法,它的正式名字是“也遂—那朰盖—辽兀”。 也遂—那朰盖—辽兀帝国(下文统一铁人帝国)立国,迅速向四周扩张,也吞并了被扎古帝国打败的环人诸部落们,随之到来的就是南北碰撞。铁人帝国向南发起进攻,太宗文皇帝也全线出击,结局说了太多,禁军精锐丧尽。 随后就是真宗、仁宗等朝,扎古军一次次战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都跟戚漆一样,野战是打不过,但要是把每一场野战都变成攻坚呢? 于是一种笨办法在当时的帝国军中横空出世! 就和戚漆的大车一样,你野战不是牛皮吗,那好,我打不过,我就筑城、挖沟、修堡! 然后扎古军在攻取河套的时候充分发挥这一战术,几十万大军出灵夏诸州,出边墙,出塞70里停师不进,择险要、交通点、隘口等处夯土筑城,修筑起军事堡垒——寨! 扎古军把寨修的异常坚固,大寨可屯住步卒近万,小寨亦能供500名士卒及家属生活。以寨为点,屯兵屯粮逐步向北推进,遇到战斗也都背靠着军寨列阵厮杀。 于是扎古帝国就靠着这种笨办法,几十年如一日的往里头投入大量国力,终于是在前赴后继之下尽得黄河以南,并在黄河以北设立丰胜二州,摸到了阴山山麓。 帝国强悍的时候,河套地区黄河南北有大小军寨300余座,单军寨守军就多达50余万。 但这样做劣势也很明显,持续性的投入以及伴随来的大量冗兵冗员,对帝国国力的伤害是巨大的。想想看,每年户部尚书告诉皇帝单河套一地就养着50多万边军,皇帝怎么想? 于是后遗症持续到本朝,哪怕有些寨被铁人夺走、摧毁,自己放弃、摧毁些,河套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军寨。 当然了不止河套,往西的兰河洮会灵等州亦有大量的军寨,或防铁人,或防高人。 野利萧打趣说道:“依我看,帝国皇帝和铁人可汗评价武功如何就别屡屡兴大兵了,直接抢寨子吧,都以这些军寨来论,从南往北筑多少里、收复攻陷几个军寨;从北往南打下几个军寨,便如这般。” 章采直接吐槽道:“根本就是两头乌龟打架,还不如让两位皇帝陛下下场玩过家家呢。” 又颠簸了几日,到了3月15日,渡过冰封的黄河,草原军辖区还在飘着雪花,一股寒气直侵章采娇躯,冻的她一个机灵。 野利萧看到了,亲解厚厚毛绒披风给章采套上,宽慰关心她,顺便挟了把玉肩上的美油。 虎力长老看在眼里。 渡河后距离河部的王庭很近了,不紧不慢再走半天,于3月16日早餐抵达丰州城下。 丰州是草原军的治所,也是河部的王庭,帝国人还叫丰州城或者九原城,迁居此地的河人则称“荼孛城”。 丰州是坚城,当年帝国为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修建要塞费了不少心思,洒下的钱粮丢掉的人命更不知道有不少。丰州地区帝国修筑的城池是3座,除州治所在的九原城外,还有从军寨扩建来的永丰、丰安两县,这3座城池俱是靠近黄河,能让帝国及时援救。而筑城的材料上,比起河套地区自行掘土挖沙的夯土墙,此3城所用的版筑之法是“三合土”。何谓三合土?既由石灰、黏土(或碎砖、碎石)和细砂按比例所组成,经分层夯实,具有一定强度和耐水性,很适合在少雨多旱的阴山南麓。城池坚固远胜河套地区军寨,而且每座城都是照着万余守兵1年支应来建造的,每座城都有内外两圈城墙,每处城墙都有马面,每处城门都有翁城,离城墙不远皆有排水沟,既能排水又可防敌军挖地道偷袭,可谓是把帝国攒下的守战经验全亮了出来。 丰州三城如是,胜州三城亦如是,可河人不住这金城汤池,按他们话说不住“羊圈”。河人依旧保留着草原民族的传统——扎帐篷。 故而离丰安城东南50里外的河水交汇处、牟那山下,草原军的治所在这片仿佛无边无际的帐篷海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