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六十六章:百官参奏,国公入朝,老将之威,雷霆万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百官参奏,国公入朝,老将之威,雷霆万钧 (第2/5页)

,顾锦年这三个字,成为大夏京都最热门的话题。

    甚至都传到其他郡府之中了。

    这几日来,百官也极其愤怒,不仅仅因为是顾锦年的事情,截止昨日,江宁郡传来的消息,愈发恶劣。

    越来越多的人死了,米商也越来越放肆,价格到了六百两一石,虽然比之前一千两一石的谎言要少一些。

    可六百两依旧是骇人惊闻。

    至于最新的消息,不知道为何,他们迟迟没有收到,只不过他们并不担心什么。

    一天时间,他们并不会觉得江宁郡之难会被平定。

    昨天还六百两银子一石。

    今天恢复原价,这可能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百官在这三日,也达成了一致想法。

    抨击顾锦年,逼迫皇帝从国库拨款,购买粮食,先解决粮灾,顺便打压镇国公。

    如今民声四怨,都是顾锦年招来的,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怎可能放过?

    平日里,他们不敢针对镇国公,那是因为镇国公乃是大夏第一国公,勇猛无双,为大夏立有汗马功劳。

    在民间威望极高,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生了一个孙子,一个坑爷的孙子。

    甚至他们现在的的确确开始怀疑,顾锦年的千古文章,到底是不是顾锦年所写。

    不仅仅是他们,民间百姓和大量读书人,都认为这文章和国运诗都不是顾锦年所著。

    一个能写出粒粒皆辛苦之人,却对江宁郡的难民无动于衷,而且杀儒囚文,这种品行可能写出如此文章吗?

    答案很显然,不可能。

    但文章不是主要的,只是怀疑。

    政治,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朝会开启。”

    也就在此时,寅时一到,宫门开启。

    文武百官没有任何犹豫,朝着皇宫内走去。

    越过森严无比的大门,文武百官自觉站好,入宫两旁有太监正在记录,百官的行为举止。

    这是礼法,官员衣衫如何,面容如何,或者谁跟谁说话,谁跟谁使眼神,都要被记录在册。

    极其的森严。

    一直来到皇宫正殿之外,文武百官站在不动。

    由御林军上前,搜查众人是否携带兵器一类,包括毒药毒针。

    这倒不是害怕刺杀皇帝,更主要的是担心一些文臣儒官,一言不合就血洒大殿。

    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皇帝不同意,他就自杀,在大殿自杀。

    死人皇帝不怕,死一个跟自己对着干的人,皇帝更不会怜悯。

    可就是脏了地,传出去也不好。

    所以检查的极其仔细。

    待检查完毕后,声音这才从正殿中响起。

    “百官入朝。”

    随着太监之声响起,百官依次站好,朝着正殿走去。

    再临大殿,众人皆有心事一般,沉默不语。

    而此时。

    殿上。

    永盛大帝早已经坐在龙椅当中,望着百官,一语不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经典开场白之后。

    永盛大帝挥了挥手,喊了一声平身之后。

    众人这才缓缓起身。

    只是,还不等永盛大帝开口,一道声音不由响起。

    “臣,李正平,有事参奏。”

    这是一位儒臣。

    按照朝会的规矩,前半段肯定是家国大事,儒臣一般前半段时间都不会说话,甚至整个朝会都不会说什么。

    但今日,显得格外异常,上来就是有事参奏,意味着百官的的确确憋了几日。

    “何事?”

    永盛大帝反倒是很平静,直接询问道。

    “臣,今日参大夏镇国公之孙,顾锦年。”

    “四日前,江宁郡粮灾爆发,米商之价,惊为天人,京都百姓学子,因此愤怒,故而又得知陛下亲言,江宁郡之事,与顾锦年有极大关系,从而学子聚集,前往大夏书院,欲找顾锦年讨要说法。”

    “然,顾锦年此子,嚣张跋扈,气焰冲天,不仅不做任何解释,反倒诛杀三十二位读书人,使其命丧黄泉。”

    “更是假传圣旨,囚禁三千四百二十五位读书人入牢狱之中。”

    “陛下,大夏以儒治国,仁义当先,立国至今,从未发生过这般骇人听闻之事。”

    “此等做法,是将儒道踩在脚下,不敬天意,更枉顾圣恩,恳请陛下,严罚顾锦年,释放三千书生。”

    李正平开口。

    他义正言辞,将顾锦年直接怒斥一顿。

    而随着他开口。

    当下,又有人站了出来。

    “臣,有本启奏。”

    声音响起。

    永盛大帝依旧准奏。

    “陛下,京都民怨四起,只因顾锦年杀儒囚文,甚至民间传闻,上月之景,白虹贯日,预兆大夏王朝有大jianian之臣。”

    “如今百姓认为,顾锦年便是这大jianian之臣,他所做之事,更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此等行径,就是在毁大夏之根基,灭文人之志。”

    “仅因为讨个说法,就杀儒囚文,若是以后顾锦年当真犯下滔天大错,难不成还不可以指责一二?”

    他激昂无比,甚至将话题牵扯到之前的白虹贯日上。

    随着他开口,百官都很安静。

    等待着永盛大帝回答。

    “诸位爱卿,还有本参吗?”

    “既然要说,就一并说了吧。”

    永盛大帝出声。

    他没有任何一丝怒气,但也没有任何一丝喜色,平静到令人根本看不穿。

    虽然看不懂永盛大帝到底在想什么,但这并不影响百官的上奏。

    “臣,刑部尚书右侍郎有事启奏。”

    “顾锦年,假传圣旨,杀儒囚文,视刑部为何物?视律法为何物?仗着国公之名,想杀就杀,想囚便囚。”

    “如此一来,这大夏王朝是他们顾家的吗?陛下,顾锦年此等行为,已经动摇国本,若不严罚处置,大夏岌岌可危啊。”

    刑部右侍郎出面开口,抨击的更加夸张,甚至都用上了动摇国本来形容。

    足以证明,这几天百官憋了一口什么恶气。

    “陛下,臣也有事参奏。”

    “臣不知道顾锦年献了什么策略,可三四日过去,江宁郡洪灾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难民堆积如云,每日送京奏折,皆是惨报,数以千计的百姓一日日逝去,臣倍感心痛。”

    “顾锦年与江宁府商人有无勾结,臣不知道,但臣认为,他的策略计谋,存在问题,既不定江宁郡之难,又决不了粮灾之祸,如今只因他人质疑一二,便做出如此天人共愤之事,请陛下严惩。”

    户部右侍郎也跟着开口。

    “顾锦年所作所为,不允礼法,不顾儒意,不尊圣上,不敬天意,此乃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为礼法所不容,还请陛下降罪顾锦年,以示效尤。”

    礼部右侍郎也站出来了。

    儒臣,刑部,户部,礼部,全部开口。

    外加上其余人也跟着七嘴八舌说起来,除了兵部以及一些武将之外,基本上文官集团全部出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