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宝体境,立言之说,古今往来第一仙灵根显! (第3/5页)
龙境武者。” “倘若宝体境圆满,可只手镇压人龙强者。” “同境无敌,越境斩敌,这就是至尊术吗?当真是强啊?” 顾锦年感悟着自己目前的实力。 儒道方面,他没有太大的担心。 武道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之前溺水之事,顾锦年没有忘记,寻常溺水,倒也无妨,现在蛛丝马迹都表明,自己溺水应当是中毒,或者是有人暗中出手。 导致自己溺水身亡。 虽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可倘若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就好比现在,那么一定不会发生这种的事情。 再者,自己不可能一辈子苟在大夏京都,总要出去走一走。 有一定的实力,可以解决太多的麻烦。 顾锦年没有太大的想法,抵达武道第四境,神通境后,自己就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毕竟修炼盘武至尊功,自己抵达神通境,意味着可以与武王强者一战。 这天下,武王强者不多。 自己爷爷镇国公就是武王强者,还有永盛大帝。 至于第六境,武皇境,普天之下少之又少,可列为绝世高手,这种绝世高手,也不敢贸然出手。 所以,抵达神通境,拥有极大的自保能力。 拖也能拖到救兵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抵达武王境再出去那自然更好,只不过有些困难罢了。 “明日修书一封,让老爷子给我送点丹药来。” “再找李遂哥一趟,他估计也能弄来不少丹药。” “还有王富贵,他家里有钱,应该也能弄到。” “对了,还有老舅,江宁郡之事,还没给我赏赐,六枚王珠太小气了,得要点好东西来。” 顾锦年心中自语道。 别人修行武道,靠的是时间,资质,外加上大量的滋补之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提升。 自己修行武道,只需要嗑药就行,而且还没有任何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借助外力啊。 不然岂不是白废了自己这个大夏第一权贵的身份。 有了主意后。 顾锦年继续在山壁上攀爬,这种一跃而飞的感觉很爽。 一跳就是十丈,而且根本不怕受伤,哪怕一个没抓稳掉下去来,一点事都没有。 纯纯的暴力美学啊。 宣xiele一会后。 顾锦年也悄然回到住处,找了一套衣服,去山里的泉水中洗个澡。 此时。 月如牙。 顾锦年浸泡在清泉当中,也在思索一些其他事情。 儒道方面,自己现在是第二境圆满,体内也有雄厚的才气。 想要踏入第三境,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随着江宁郡之事结束后,顾锦年冷静下来了一会,认真读书,沉下了心思。 没有沉浸在民心所向的快感当中。 儒道第三境。 为知圣立言,这是读书人自称的,外人称之为立言进士,这样好划分一些。 而知圣立言,便是知晓圣人意思,立下自己的誓言。 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回答,不是上课老师问你一句,你回答一句为天下百姓读书。 然后异象连连。 而是要精气神圆满,以心印道,被天地认可,你才算是知圣立言。 换句话来说,你的回答,必须要是从心,遵自己内心,并且要被天地检验,若不从心,假大空的话随便你说,能晋升算我输。 自然而然,顾锦年现在也在思索一个问题。 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江宁郡洪灾之前,顾锦年保证回答,为了当官,稳固顾家地位。 可江宁郡洪灾之后,顾锦年其实有一些感悟,但这些感悟,并不能让自己说出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话。 横渠四句,绝对是神句,真要说出去,肯定能引来异象。 但这不从心。 顾锦年完全没有这个觉悟啊,口号喊两句没问题,真要立下这种誓言,就得去做,而且意志很强,得到天地认可。 为生民立命,顾锦年还可以说上一句,见不得人人间疾苦,这是新青年的正常三观。 但其余这几句话,顾锦年说不上来。 没那个脸。 所以需要好好的去想,自己问心,想清楚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是说想要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着顾锦年。 “不能继续深想。” “否则就是钻牛角尖。” “需要感悟,经历诸多事情,才有心得有觉悟。” 顾锦年心中暗道。 儒道一脉,不同于其他几脉,靠修行就能提升,从养气之后,就必须要从心,每一个境界都是一个考验。 而每一个境界,都会得到巨大的质变。 与众不同。 想到这里,顾锦年从一旁拿出半圣古扎。 泡在清泉中,顾锦年观看着古扎,月光微弱,可对如今已抵达宝体境的顾锦年,并不会有任何影响。 宝体境,身体所有机能都得到了蜕变,可以夜视。 古扎上的内容,瞬间吸引着顾锦年。 待阅读完三本古扎后,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顾锦年浑然不觉。 “不愧是半圣古扎啊,果然非同凡响。” 将古扎收好,顾锦年起身,运转真气,蒸发自己身上的水珠,而后穿上锦袍。 找了一处地方静坐悟道。 这三本古扎,都是半圣精华,顾锦年从中得到许多感悟,只不过大多数有些玄奥,与天地有关,与自然有关。 将自然之道,映射到世俗当中,周而复始,国运之说,为人之道。 其中有几篇内容,更是让顾锦年不得不赞叹万分。 有一篇内容,为龙说。 这位半圣将读书人比喻成龙,读书时在胚胎当中成长,待到明悟道理后,便会破壳而出。 然而还需要潜伏在大渊之中,逐渐成长,读更多的书,明白更多的道理,直至彻底成长,待到关键时刻,一飞冲天。 潜龙在渊。 飞龙在天。 这其中的道理,顾锦年一时半会难以吸收,需要慢慢去理解,受益终生。 “君子如龙。” 顾锦年心有感悟。 还有一篇更是开拓顾锦年的眼界。 这位半圣认为,读书人是通过读书,明白自然之道,明白天地之法,从而得到天地认可,赐予才气。 拥有才气后,便可突破境界。 而天地之间的才气,其实是固定的,他举了例子,倘若当世有圣人出现,会发现除了圣人门徒之外,就鲜有大儒。 最明显的便是第一为圣人,李圣。 李圣成圣后,有七十二门徒,这七十二人之中也不过只有十位大儒。 但也只是大儒。 天下其余的大儒加起来,连五位都没有,正是因为如此,李圣能有如此威望的原因。 营造了一种错觉。 可实际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