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征战边境,君臣交心,国公之怒,怒抽百官【求月票】 (第2/5页)
他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杨开明白,东厂是必然会设立的,无非是以什么方式,或者是以什么代价设立东厂。 但也在这一刻,杨开想的事情就更多了。 实际上,东厂看似是监督百官,对百官不利,可问题是看明白了的人,自然能看懂东厂是做什么的。 自己能想到,李善应该也能想到吧? 既然李善能想到,为何又如何拒绝?而且这般强硬?直接带头辞官,逼的大家一起辞官? 这里面就有一些大学问了。 杨开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产生了一些不应该产生的想法。 关键时刻,他不敢继续深想。 没有证据和前兆,继续深想,反而会惹来麻烦。 也就在此时,问心殿大门打开了。 是太子的身影。 太子一来,百官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上前询问陛下是否有新的旨意。 得知太子是过来当说客的,众人顿时有些无奈,紧接着一番交流展开,太子也在苦口婆心劝说众人。 希望众人稍稍退让一二。 但这件事情是李善带头,如今李善不在,百官即便是有些想服软也不敢啊。 一个是皇权,一个是相权。 他们谁都不想得罪,最主要的是,李善还是帮他们说话的,倘若现在退出,那未来就可以等着被孤立吧。 故而,这成了死局。 也就在同一时刻。 皇宫内。 永盛大帝已经回宫了,但没有选择去养心殿,而是去了万象园。 “魏闲,去把太子给我喊来。” 永盛大帝开口,他望着池水,难以揣摩其心。 对于今日的事情。 顾锦年给予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这是好事。 但这不意味着,百官今日的所作所为,他就能接受,他就能理解。 说句不好听的话。 即便是自己做错了,或者是自己激烈了一些,百官也不应该是这种表现。 拿辞官来威胁自己? 这是莫大的侮辱,以及天大的挑衅。 他是皇帝,是大夏的主宰者,有事情可以跟自己商量,但最终解释权就应当在自己手中。 当皇帝的跟你们讲道理,这是你们当臣子最大的荣幸。 玩这招是吧? 永盛大帝可不打算就这么算了,他必须要严惩一批人。 但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 相权。 今日之事,之所以能引发出这么大的矛盾,就是因为相权。 有李善为首,导致百官跟随,当然百官之所以这般,完全是因为李善在帮他们。 在常人眼中,情有可原。 可在他眼中,这可没有半点情有可原。 一时之间,他脑海当中浮现一个想法。 一个足矣颠覆大夏朝堂的想法。 大约两刻钟后。 太子满头汗珠跑来,他身子骨本身就极度虚弱,在胎儿时期受了胎动,差点是生不下来的,好在宫中御医医术高超,才将太子保下来了。 但自幼体弱多病,用尽一切办法都难以治好这先天之伤,也正是因为如此,永盛大帝对太子也比较仁慈,不让他习武,反倒是让他安安心心从文。 望着李高走来,永盛大帝心中还是起了些波澜。 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很聪明,也被百官爱戴,的的确确是仁君,比自己的性格要好很多。 “儿臣拜见父皇。” 李高走来,看到永盛大帝后,不由深深一拜。 “你去了问心殿。” 永盛大帝很直接,他如此询问道。 “回父皇,儿臣去了。” 李高也没有说谎,直接承认。 “他们怎么说的?” 永盛大帝望着对方,如此问道。 “百官已经服软,只不过设立东厂之事,犹如悬顶之剑,儿臣认为,东厂之事,可以延缓,如今大夏王朝,国运昌盛,匈奴国使臣也连夜奔波,不出意外今日便会抵达匈奴王庭。” “我朝应当集中全力,针对边境开战之事,如若因这等小事,耽误战机,因小失大,是为可惜。” “还请父皇圣恩浩荡,饶恕百官之过,先以国家大事为主啊。” 李高开口。 既为百官推辞,又没有顶撞永盛大帝,夹在中间,用边境战争,来处理这件事情。 只是,永盛大帝却没有半点喜悦,而是缓缓开口。 “怪不得这满朝文武都说朕生了个好太子。” “能被百官爱戴,你果然有能人之处啊。” “朕前些年让你监国,问你可否开战,你从来都是拒绝朕,今日为了保护百官,你居然愿意答应朕宣战。” “呵。” 永盛大帝淡淡开口,这一番话却听的一旁太监刘言心惊rou跳。 “父皇。” “宣战之事,并非是因百官,大夏国运提升,士气高昂,再者顾锦年两次削弱敌军国运,匈奴国必然会有举兵之意,倘若没有这些事情,儿臣也不会同意开战。” “请父皇明察。” 李高开口,眼中没有一丝异样,显得格外坚定。 “昨日之事,朕也想明白了。” 永盛大帝没有继续敲打自己这个儿子,而是将话题说回东厂之事。 “照样设立东厂,不过东厂职权,起草,监察,审问,调遣,缉拿,定案,朕打算重新划分。” “设东厂,再设督察院,东厂掌起草,监察,审问三权,其中起草权由你去挑选,所选之人,必须是寒门子弟,且科举为中者。” “监察与审问权由东厂宦官负责。” “至于调遣,缉拿,定案,由督察院负责,督察院内请大儒负责,若有必要,可遣派御史兼职。” “倘若这也不行,就让他们告老回乡去吧。” 永盛大帝开口,将顾锦年的方案说出。 此言一出,李高不由沉默,心中思索片刻后,顿时大喜。 “父皇英明。” 李高心中喜悦,百官之所以抗拒东厂,其原因不就是因为东厂权力太大,而且都是宦官执政吗? 如今权力打散划分,苦活累活由宦官来做,至于起草权也是选拔一批寒门子弟做事,那么宦官的权力,无非就是监察与审问。 说句不好听的话,悬灯司,镇府司也有监察之权,让一群太监来监察也没什么问题,你真没做什么亏心事,这帮太监又怎么能找你麻烦? 至于审问,那就更别说了,悬灯司,镇府司的审问不恐怖吗? 一样恐怖的啊。 在李高看来,陛下退了一步,而且是退了一大步。 真正的大权,其实还是被这帮文官掌握,自然而然,就没什么可闹的了。 “不过。” “昨日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