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气歌出,举世惊 (第2/6页)
,可得孔家资助,未来平步青云。 若不推崇圣学,敢立新学者,轻则敲打,重则孤立,而且孔家手段极其了得,只要有任何苗头,便会派大儒镇压,从来不会轻视。 这一点孔家后人做的很好。 其实最开始还好,更多的还是吸纳贤才,也正是因为这种良性竞争。 以致于到了第三十多代,孔家门徒布满天下,各国都有孔家的影子,资助了太多的读书人,也帮助了太多的读书人。 世世代代的恩情,再加上这般的美名,以及第一位圣人的缘故,孔家逐渐成为了儒道霸主级的势力。 都说千年世家,大而不倒。 孔家已经不是千年这么简单,整个神洲世界,孔家遍布天下,虽正统在大夏王朝。 可自太祖开国之后,孔家已经将部分正统送去他国,建立了一些类正统。 倘若孔家真被灭了,这些类正统,便会继承大夏孔家的位置,号正统。 如若再被灭,将再度继承正统之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也正是这一招,使得各国君王对孔家既是忌惮,又不敢得罪。 灭不掉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此时此刻。 孔家后花园内,一位老者,静静望着湖水。 他身后,站着孔家圣孙,孔宇。 “老师。” “这次京都变故,顾锦年能不能逃脱此罚?” 孔宇开口。 自回归孔家后,孔宇心神一直不宁,日日夜夜都想着顾锦年,他恨死了顾锦年。 自己堂堂一个圣孙,从来没有遭遇如此欺辱,可顾锦年却踩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虽然通过孔家的手段,将影响降低了许多,可这件事情,孔宇无法忘怀。 今日得知顾锦年在白鹭府所作所为,孔宇更是深感不齿,但他更关心的还是顾锦年到底会不会被赐死。 所以特意过来询问自己的老师。 “虽为民,可乱了国本。” “朝堂不容。” “八王不容。” “天下人都不容,顾锦年必死无疑。” “倘若不死,大夏必将亡国。” 站在他面前的老者缓缓出声。 紧接着他继续开口道。 “这个顾锦年倒是聪明,他以为他为民伸冤,想借助民心之力,免除死罪。” “可他错就错在,太过于高调了,错就错在得罪了孔家,如若没有得罪孔家,借助民心之力,的确有可能免除死罪。” “得罪了孔家,岂能让他免罪?” “孔宇,你最大的敌人,基本上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威胁了。” “族内已经传达消息出去,让大夏儒生去抨击此事,让百姓明白顾锦年的用心险恶。” “什么为民伸冤,不过就是想染指民心。” “可笑至极,民心也是他这种人可以染指的?” 老者开口,言语之中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 这也正常,自己最得意的门徒,被顾锦年当众羞辱,外加上顾锦年说出诸多大不敬的话,什么人之初,性本恶,这种言论,让他感到无比刺耳。 也感到无比刺目。 而孔宇听到这话,不由大喜过望。 “老师所言极是。” 他很开心,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顾锦年没有死在自己手中,亦或者是说,死之前没有输在自己手中,成为了最大的遗憾。 “你也无需如此开心,区区一个顾锦年,算不了什么。” “眼下两件事情,才是你的当务之急。” 老者继续开口,对孔宇的表现有些不满。 “请老师教诲。” 一听这话,孔宇马上显得恭敬,不敢表露的太过于兴奋。 “我孔家圣宴马上就要开始了,豫王特意修建了一座阁楼,到时候要为这楼赋一篇文章,这段时间你好好琢磨,争取应景,达镇国之意。” “如此一来的话,也算是一件喜事。” “但这不是什么大事,圣院马上开启,此番你必须要摘得头筹,你父亲对你已经有些不满了,倘若这次你能在圣院中取得第一,一切还好。” “若不能的话,这圣孙的称号,你做好准备吧。” 对方开口,一番话说的孔宇脸色发白。 他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圣孙二字。 如若摘走他这个称号,他接受不了。 “老师,学生必然竭尽全力。” 孔宇连忙开口,表达自己的心意。 “你距离大儒只差最后半步,圣院走一遭,若能摘下第一,可为大儒。” “这圣孙二字的分量也就够了。” “行了,回去专心读书吧,外面的事情,不需要你来掺和。” “这顾锦年也有可能不会死,毕竟镇国公会用尽一切办法,但如若顾锦年不死,镇国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我孔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只要镇国公前往边境,接下来就是我们孔家的反击。” “很多事情,族内会去解决,不需要你去cao心,若不沉稳,成不了大事。” 对方再度开口。 也算是对之前的话,进行了一个补充。 顾锦年不一定会死。 但不死,会比死更难受。 因为顾家要付出天大的代价。 “学生明白,多谢老师解答。” 孔宇点了点头,随后转身离去。 待孔宇离开后。 老者依旧静静望着水池,显得十分平静。 大约一刻钟后。 一道身影缓缓响起。 是孔平。 “见过先生。” 很显然,这位老者的身份不简单,是孔家真正的高层。 在外人来看,孔家权力最大的是传圣公。 可实际上传圣公只掌握部分话语权,与其说是孔家族长,倒不如说是个人权力最大的存在。 真正的权力,集中在孔家的圣贤院中,孔家七十二长老,组成的圣贤院。 这七十二位长老,在族内被称之为圣贤,效彷当年孔圣门下七十二徒一般。 族内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这七十二位长老决定的,等同于传圣公一人拥有三分之一的决策能力。 而圣贤院拥有三分之二的决策力。 倘若圣贤院一致认为不行的事情,传圣公也不能去做,只是一般很少会发生这种事情。 基本上传圣公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一来是地位问题,二来也是内部问题,有两大派系,一个是儒派,一个是圣派。 儒派主张思想教化,招贤纳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