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万民如海,愿与世子共同赴死!【求月票】 (第3/5页)

 “今日之后,天下儒道,将要变了,从今往后,浩然正气,非儒道可得啊!”

    “千年未有之变化,这个顾锦年,到底是何人啊。”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好啊,好一个十年磨一剑,这一剑,磨的惊天动地啊。”

    一位位孔家大儒惊愕。

    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甚至有大儒更是忍不住开口,念出顾锦年当初所作的第一首诗。

    这一首诗,放到现在简直是应景啊。

    磨砺十年。

    剑出惊天地。

    而对比孔家的震撼。

    大夏京都。

    才是真正的惊世场面。

    京都当中,无数百姓观望着这一幕,尤其是这些读书人,他们是亲眼所见。

    见证这必将名传千古的一刻。

    石碑之上,洋洋洒洒的正气歌,绽放无与伦比的光芒。

    天地黑暗。

    可这块石碑,却化作永恒的光芒,刺破一切黑暗。

    光芒坠下,洒落在顾锦年身上,映照出不朽的身影。

    人们惊愕。

    儒生们更是露出无与伦比的眼神。

    他们读书养气。

    可却一直不知道养的是何气。

    说是说浩然正气。

    可这也只是自以为是。

    真正的浩然正气,他们不明白,也不理解。

    总觉得读了书,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浩然正气。

    如今,随着顾锦年这首正气歌出来后,人们对浩然正气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永夜之下。

    狂风当中。

    顾锦年一袭白衣,被吹的猎猎作响。

    这一刻,他周围弥漫炽烈光芒。

    正气歌作完。

    顾锦年长长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内心,在这一刻得到巨大的满足。

    他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巨大的充足。

    这一刻,顾锦年总算明白,为何有人不顾生死,也要为心中之正气。

    因为这天地之间,有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不仅仅只靠读书才能获取。

    有正心者,皆可蕴养浩然正气。

    路见不平者,可养浩然正气。

    侠义者,可养浩然正气。

    倘若人人都有浩然正气,这天地之间,便是美好的。

    “世子万古。”

    此时,又是一道声音响起,人群当中,打破了这方寂静。

    不过这一次,有人看到是谁,是苏怀玉。

    不过,一道道声音也跟着喊起来了。

    百姓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这首正气歌的含义。

    但他们知道的是,顾锦年为天地又做了一件好事。

    一个人临死之前,还心念着苍生,还心念着百姓,让人如何不泪目。

    “世子万古。”

    “世子万古。”

    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断响起。

    百姓们发自内心去呼喊,去高呼,高呼世子万古。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贯彻天地之间。

    可就在此时。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也缓缓响起。

    “问斩时辰已到。”

    “尔等还在迟疑什么?”

    声音响起,是一位王爷。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他看得出来,百姓要请愿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立刻打断,要让顾锦年赴死。

    听到这话,刑部官员不由一愣,他们也有些不甘,可面对王爷的吩咐。

    他们还是咬了咬牙,让顾锦年上了囚车。

    面对这一幕,顾锦年没有说话,也没有选择走上囚车,而是康慨赴死,朝着刑场走去。

    他无惧一切,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内心升华。

    他彷佛接触到了真正的道。

    梦幻如泡沫一般。

    然而,就在此时。

    一道惊呼声,再度响起。

    “你们看,这是什么。”

    “快看,这是什么。”

    随着惊呼声响起。

    一束炽烈无比的光芒,自天穹坠下。

    大夏王朝,一道道光芒从四面八方涌来。

    映照在顾锦年身上。

    这是各地的圣贤,这是古今往来的圣贤啊。

    这些圣贤,听到了顾锦年的声音,他们感应到了,在这一刻给予最强烈的认可。

    京都当中,刑部大狱外。

    顾锦年步伐坚定,面容上无有生死之惧。

    而他身后,却在映照万古!!!

    他的脚下,光芒万丈,他的身后,浮现长河。

    一位位先贤,出现在他身后,与他同行。

    这万古的光辉,洒落而下,将顾锦年映照如圣。

    人们痴痴呆呆的看着这一切。

    这不可思议的一切。

    这无与伦比的一切。

    到最后,读书人也跟着走了。

    百姓们也跟着走了。

    浩浩荡荡的人群,朝着刑场走去。

    人群涌动,是前所未有的景象。

    永夜将至,可在这一刻,顾锦年化作唯一的光芒,刺破天地一切黑暗。

    他面色无畏。

    他看澹生死。

    他有心中之大义也。

    倘若,这一死,能换来正气浩荡,他无惧也。

    此时。

    顾锦年的每一步。

    震耳欲聋。

    因为他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顾锦年每一步。

    万古的光芒,都在他的脚下。

    古今往来的圣贤,在他身旁。

    京都百官,望着这一切,他们彻彻底底动容,甚至有些官员,也跟了过去。

    为心中之正义也。

    八王看着这一幕,一个个面色难看,事情到了这一步,有王爷想要退出,他不敢闹下去,也不想继续闹下去。

    再这样闹下去,当真要出事。

    可有几个王爷,态度异常坚定,使得这些王爷不敢退出。

    如此。

    顾锦年来到刑场当中。

    刑部尚书坐在主位,当顾锦年出现后,他立刻起身,不敢有任何一点托大。

    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今日顾锦年,一首正气歌,足以赢得天下人尊重。

    再者,顾锦年为民而死,这一点他更加钦佩。

    尤其是,顾锦年其实完全可以选择拒绝的,可顾锦年由始至终,没有为难朝廷一下,没有为难刑部一下。

    这般的气量,这般的康慨。

    令他自愧不如,羞愧难当啊。

    “见过世子殿下。”

    徐平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而顾锦年却没有多言,而是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还不行刑,等待何时?”

    怒吼声再度响起。

    是王爷的督促。

    眼下,只要一刻钟的时间,顾锦年就要人头落地了。

    他不想节外生枝。

    现在立刻,斩了顾锦年。

    面对王爷的督促。

    徐平的声音也不由响起。

    “吾乃大夏刑部尚书,斩与不斩,老夫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