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七章 取字 (第1/2页)
,争魏 “你要取字?”杨峥瞥了一眼刘珩。 刘珩非常认真的点头,“羌胡都有名有字,我却没有,好歹咱也是西平第一猛将,现在西平没有字的,出去都没脸见人!” “你说什么?”杨峥呆了呆。 “没有字的,出去都没脸见人。” “上一句。” “羌胡都有名有字,我却没有,这如何使得?”这厮绕来绕去的。 “我怎么不知道你是西平第一猛将?” 刘珩抓了乱糟糟的头发,干笑两声,“某之武勇,军中人尽皆知。” 杨峥气乐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厮天生神力,再配上一杆狼牙棒,一力降十会,上去就是一阵猛砸,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扛得住。 “你问过蒙虓了吗?” 军中与刘珩过两招的,只有蒙虓。 当然,在杨峥看来,周旨或许也能跟刘珩争上一争。 “再过三年,蒙虓也不是我的对手。”这厮脸皮厚归脸皮厚,说的却是真的。 他才多大年纪?还未到巅峰。 两军交战,千军万马,明枪暗箭,个人武勇不能说没有作用,但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当年陇西狄道人王双号称勇冠三军,还不是死在魏延刀下? 但这也不是说,单打独斗,魏延一定就强过王双。 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一如当年关云长万军之中取颜良人头,前提条件是,颜良中了荀攸的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 “行了行了,王双猛不猛?有空多读读书,那才是真正的万人敌,对了,你刚才说干嘛来着?”杨峥被气糊涂了。 “求将军赐字。” “这样啊。”杨峥沉吟着。 三年的稳定,积极引导,羌胡们逐渐在汉化。 以前杨峥担心他们心向曹魏,现在则没有这个忧虑了。 这不是有几十年前的大汉,先有董卓,中有魏武,后有司马父子。 一次次的折腾下来,皇权已经脆如薄纸。 大义名分在汉民中有些影响力,但管不到这些羌胡头上。 而宣义司不是摆设,在各屯田、待归村寨一次又一次宣讲,谁给他们饭吃,谁让他们过上今天的日子。 刘珩主动来求字,让杨峥忽然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当初很多青营孩子,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 可惜杨峥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憋了半天,没想出个合适的。 名、字,这在时代意义非凡。 关云长、张益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 “容我琢磨两日,为你取个响亮的字!” “好,最好能让敌人一听到就闻风丧胆!”这厮也不客气,还提了要求。 杨峥心中一动,若是每个青营出色的孩子都由自己取字,岂不是无形之中加深了彼此的联系?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勖、李存审等等,拿出去就是牌面和气势。 当然,更多的是赋予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杨峥越想越是兴奋。 本想找杜预商量,让他帮衬一二,没想到杜预去设置西海府兵了。 鲁芝也在忙着布置春耕事宜。 找了一圈,只找到杜宽和张斅。 两人一思索,张口就来,“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勤俭。” 像是用心了,又像是没用心。 这两人在西平,整天一副强扭的苦瓜样,像是被绑来的一样。 杨峥明明记得当初放张斅走,还让刘珩去送他上路,但他自己要留下来的…… 弄得杨峥也不好再康扣询问,只能自己回去翻竹简。 花了整整一天,才凑出几个字。 孟观字仁瞻,刘珩字仁辟,苏泓字仁渊,庞青字仁佑、孙阳字仁辅。 大功告成,拿给刘珩看,岂料这厮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