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五章 记忆中的街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记忆中的街巷 (第2/2页)

人想要天空再下点雨,好映衬心里生出的那种感觉。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某个瞬间,碧君心里突然明白了,这条七里长街本来就不是用来展览的道具,而是为了让人居住,千百年来一代代水乡居民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居民为了故乡的名片,舍了几百米做打发游客的广告,剩下的,才是独属于姑苏人自己的山塘。

    通贵桥、星桥、桐桥、普济桥,一路走着,路过一座座古老的桥梁,多是初建于宋、明之间。桥边有陕西会馆、山东会馆等当年的商会会馆建筑,有些成了遗址,有些改成了戏楼、博物馆,并不繁华又不乏热闹的街边是荣阳楼、五芳斋、新年点心店,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已经深深融进了周边居民生活的餐饮店铺,汤包、汤团、小笼、生煎,还有那特色的油氽团子的味道是多少人从小到大的记忆。

    这个才是山塘,是碧君记忆中的家。突然,她看见了倚在河岸边的那栋小屋,那栋她本以为早就拆除的房子,就这么猝不及防地突兀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它重刷了墙面,周围也种了些树植,和记忆中的不免有些差别。记得以前家门前还有一棵粗壮的合欢树,花季时开满了淡粉的合欢花,树下常有一些寻找食物的蚂蚁,如今这树也不见了踪迹,不知是砍走了,还是枯死了。

    但是没关系,毕竟这小屋它还在这里。因久远而模糊的记忆就像找到了道标又接续了。原来都没有变,真好。

    她没有停留,脚步跨过了那小屋继续往前走去。花丛间的小屋被她记在了心里,又抛在身后。这里早就不属于她,但“山塘”这个本已经模糊的名字在她心里又鲜活了。

    过了普济桥不远就是青山桥,这座始建于宋,又在同治五年重修的古桥跨着山塘支流青山浜而卧。踏遍青山人未老,又与后面的那座绿水桥遥相呼应。

    普福禅寺就在青山桥西堍的路北侧,那两名游客正在寺外的路边等着,大概也等了许久的时间。见了大部队,两人松了口气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因为自己两人,白白耽误了大家近一个小时。

    倒是没人责怪他们,一路上听了陆梨的讲解,游客都对这禅寺报了些期待,鱼贯都进去了。

    先前两人并没在禅寺里面多停留,毕竟一共也就两室见方的建筑,要当作景点去游览确实没什么好看的。不过待听说了“葫芦庙”的名头,他们又随众人回去拍了几张打卡照。

    这时,有人说道:“这边还有坟墓啊,怪吓人的。”

    陆梨正要说话,却见听游客抱怨的碧君向那方向望去,看清后恍然道:“是‘五人墓’啊,那是忠烈祠,不是普通的墓园。”

    听碧君这么说,陆梨不由停了本想说的话。

    “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见陆姐突然安静了,碧君有些心虚。

    “没有,说得很对,五人墓确实是忠烈祠,你可以继续和游客介绍一下。”碧君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让陆梨笑了,“做导游要胆子大一些,拘束慎微的干什么,偶尔说错了也没关系,又不是做学术报告。想做导游就要多练练,从这里开始吧。”

    “说错了是不行的吧?”碧君嘟嚷道,不过陆梨的鼓励也让她放开了些。

    “说起五人墓的历史,是明朝天启年间,和一位出生苏州府吴县名叫周顺昌的官员有关。”

    周顺昌,官拜文选员外郎,因曾惩办了宦官高寀的爪牙得罪了当权的太监,又因见官场浑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主动辞官归乡。无论之后的东林党如何结党私营、如何为谋私利不择手段,其行是多么不堪,至少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尚得势时,这个群体尚不乏一些仁人志士。

    周顺昌因得罪魏忠贤而被抓捕,在当时的满朝上下,得罪九千岁被开罪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权势滔天的东厂出手谁敢阻拦?可是满朝文武不敢做的事,姑苏的百姓却敢。

    周顺昌是好官,好官不该被抓。就是这么朴素的理由,数万名百姓自发走上了街头。

    《明史》记载道:

    【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一场冲突爆发了,结果是嚣张跋扈的东厂旗尉被百姓所阻,多人重伤,更有一名旗尉被当场打死。

    此事一出石破天惊,魏忠贤又怒又惧,他不甘一群蚁民搂了自己虎须,却又怕皇帝得知因自己引起的民变的真相。一度想要编造所谓姑苏百姓积粮屯械意图谋反的借口,派兵镇压一府之民。

    各方均是骑虎难下,若是任其发展,一场兵灾在所难免。

    就在这时,有五个人不约而同的站了出来。除了一人周文元是周顺昌的远亲兼车夫外,其余四人与周顺昌毫不相干。他们不是官吏,不是宿老,只是斗升小民。

    人是自己打的,旗尉是自己杀的,与其他百姓均无关系——五人当着东厂之面如此说道。便是三岁小儿也知道如此言行的后果,除了一死之外毫无其他可能。

    人真是他们打的?未必,甚至冲突时他们之中有人或许都不在场。但是东厂会在乎吗?魏忠贤会在乎吗?皇帝会在乎吗?他们只需要一个下坡的借口。所有人都不会在乎,百姓免了血光之灾,朝廷少了一场兵祸。于是皆大欢喜。

    无人知道那并不相识的五人是各自怀着怎样的念想不约而同站出来的。他们有的是行商,有的是布匠,用生命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责任。

    姑苏城向来给人婉约如水的感觉,但是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从不乏为一个义字抛颅擎天的人。

    “大家有听说过吗?听说森林里有一种蚂蚁,在遇到大火的时候,会滚成团抱成一个球,从火里滚出去逃生。这样外面的蚂蚁死了,里面的还能活。但是明知裹在外面必死无疑,蚂蚁们却不会争先恐后往里钻。”

    这是站在食物链底端的动物为了种族延续而保留的本能,人早就在数万年前就忘了这样的本能。

    但这是不对的,也许在寻常时只是一个普通的跑脚商、一个普通的客栈伙计、一个普通的街头闲汉,但在暗夜将至时,总有人会拾起火把,将自己奉为薪柴。因为相比活着,对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让自己的血脉亲人、自己的故乡父老替自己更好的活下去。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青山桥畔五人墓,是废了逆阉魏忠贤的祠堂而建,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曾经名为白云桥的它,或许也是因此而改名。

    “你这是哪里听来的呀。”陆梨笑道。

    “电视上?书上?”碧君有些不确定,然后也笑着说:“这是知道了就能成为厉害的‘大人’的知识。”

    “碧君,你很喜欢这座城市啊。”

    “嗯。”只有这件事,她是可以非常确定的。

    “你啊,一定会成为很好的导游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