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寻梦 (第2/2页)
山中腹地有一处结界,名为灵台,好像百慕大三角一般,许多人无缘无故的失踪在那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怕极了。有人说是那里是时空穿越的节点,有人说那里是一个宇宙黑洞般的存在,只要一般人去了,就一定会出事,这也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许多专家带上专业设备前去研究探索,最后都无功而返。而官方在那个范围也设置了许多警告标志,且有护林人常年看守,以防止前去探险的人,莫名失踪在此处。反而这也引起了大家的探险兴趣,许许多多的人慕名前来,只为了解清楚这其中的奥妙,可是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人能够解释这样的现象。 不知不觉之中,林沐清已经到达了大千山的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翠绿之色,偶尔看到有几户人家,矗立在山脚的羊肠小道旁,正值仲春,万物和睦洋溢着,勾勒出勃勃生机,给人无限的希望之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大概就是这样的奇妙感觉吧。 只有在自然环境下,脱离了钢筋水泥,琳琅满目,灯红酒绿的束缚,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林沐清看到这一片山色,不由地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种种烦恼,转而开始思索起自己的隐居生活来。 从大千山山脚的梯形小道往上攀爬,是原始自然的森林,在这里,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呼吸天地自然的气息,而不必担心世俗的算计与得失。 提着行李箱,慢慢的走着,一路有深溪幽谷,有虫鸣鸟语,有花香竹气,这是一个无人打扰的仙境,它静静的看着这个满怀虔诚之心的青年,希望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找到自己身心的归方。 走了约两个小时,林沐清到达了山麓之处,也有点累了,于是放下行李箱,在一颗三人环抱的不知名古木下休息起来。 脱下鞋子,盘腿而坐,喝一口水,并从包裹里取出一支檀香,点燃在身前无草木之地,身结法印,双目闭合,林沐清开始静坐起来。 这是林沐清从网上学来的道家静坐之法,传闻只要静坐到“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的地步,就可以与天地沟通,进入修仙的初级阶段,脱离色身的束缚,从而登堂入室,窥伺长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林沐清念诵着这段经文,努力把自己内心的杂念摒除,从而达到清净的状态。 先静下来,这是学道修行的第一步!乃至于这个世界上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静下心来,不受情绪的影响,不为外界的动静所转移,才能成就非凡的功业,所以第一步就是:静! 因为有平时训练静坐的功夫,林沐清一次可以坐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内,内心的思绪杂念虽然不断,但不能扰乱林沐清的正念。他曾在一本叫做《太上无极清净道经》上学习过一个简单易修的法门,就是观想一位道家的子虚道尊的法相。 在《太上无极清净道经》上,有一副彩色精致的插图,这尊图画,道尊头戴短黄冠,身穿长紫袍,袍服上绣有团龙纹,色彩鲜明,活灵活现;子虚道尊正襟危坐,双眉下垂,胡须略长,手持笏板,神色慈祥安静,透露出无尽的庄严与清净,完全超脱物外之情,迥然立于虚空之中,光是观想这副道尊法相,林沐清就整整花了半年的时间,才能观想到细微之处,可见修行是要有耐心的,也不可贪多求全,一定要惟精惟一,在这个法门尚未有所成的时候,切不可再去涉猎其他法门。这便是道经上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 观想道尊之相,还只是第一步,为了摄心安宁,必须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至诚恭敬地念诵道尊的名讳:太上无极清净长生道尊子虚真人,太上无极清净长生道尊子虚真人。。。。,一边念诵,一边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边观想道尊法相,最后达到清净无染,思绪安静的境界。万丈高楼平地起,使自己内心回归安宁清净,这是学道修仙之人的第一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