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4善后 (第2/2页)
想到,宁荣两府管家的子弟赖尚荣,照样捐官,然后还做了知县。 只要银子给足了,贾琏当不成知府或者实权同知,做个五品推官还是没问题的。 说白了,还是贾琏自己不愿意出京,离不开奢靡、繁华的好日子。 摇头叹息一声,公子如玉确实好听,可绝大部分实则是吃不了苦,脱离实际的公子哥。 当然,人家确实不用吃苦,可家族开始没落时,就显得过于无能。 贾琏、贾宝玉不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家族被抄,而毫无办法嘛。 不过贾家越衰落,今后贾家祖辈留下来的那些关系,就不会只便宜王子腾。 贾琏这次如此卖力帮忙,就是最好的证明。 ----- 搞定了屯田司的武官一系,石仲魁随后就去了工部。 听说他只是用滥用公家酒的名义,参宛平城屯田司都司一本,工部左侍郎邹恒毅和屯田司的郎中高永民顿时放心了下来。 只要不是掀盖子,一个从四品的武职都司官,降职调走就是了。 不过石仲魁也明白,即便自己把勋贵们喝趴下的事,让邹恒毅和高永民暗爽。 但再怎么说都司徇私的事,工部也是出丑了。 送银子肯定不行,那就画大饼。 从袖子里拿出份奏本,邹恒毅和高永民看完之后脸色大喜。 “石翰林所书可是真的?” 石仲魁笑着道,“两位大人何不等上三个月,到时下官做不到,自然有奏本为证,自请处罚。” “好”,邹恒毅哈哈大笑,“若真能在宛平城附近开荒1千亩水田,本官必然上书为你请功。” “大人言重了,下官即便稍微成绩,也是在侍郎大人和郎中大人的带领下取得的。” 石仲魁笑呵呵的拱手道,“所以说,首功还是大人,下官和高大人也只是得了点苦劳而已。” 邹恒毅和高永民听完就笑了起来。 给事中杨文钦的奏本一交上去,工部这边就拿出了处理结果。 降职外放到晋边屯田司,当个从五品的指挥使。 连降两级还好说,可晋边那是和蒙古交界处,属于边镇了。 说不定哪天就会遇到小股打秋风的蒙古马队。 更糟糕的是,万一起了战事,就得听命守边大将的命令,送粮和守城。 这处罚一下,杨文钦参倒了个四品武官,士林和朝堂多有褒奖。 工部那边把石仲魁的奏本,交给内阁后,大家这才明白,石仲魁既然敢保证三个月开荒1千亩水田。 那要是再给他一年、几年的,工部屯田司不仅年年考核为优,今后必然还会又无数想捞好处的勋贵、官员上门。 说不定石仲魁开荒出来的水田,明年就会有一半变成别人家的地了。 多给他几年时间,一两万亩水田开发出来,不仅多收三、五万但粮食,光水田就值十几、二十万两银子。 这下很多之前看热闹的大官和勋贵们,反而开始期盼和支持石仲魁起来。 还是那句话,有好处大家就支持你,甚至让着你,容忍着你的各种举动。 等石仲魁回到宛平县,不仅县令等官员亲自在屯田司的小镇迎接,宛平县大小乡绅也来了几十个。 而且除了宛平这边屯田的大小官吏,就连大兴那边的官吏也全来了。 这群人这次对待他的态度,那是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甚至大兴的屯田都司,干脆直接下跪,只求石仲魁别盯上自己。 和宛平城县令、官员,还有乡绅们客套完,天色已经是半下午了。 吩咐薛蝌道,“让七品以下的文官,5品以下的武官全回去做事。其他人带去节堂等着,待本官梳洗之后,就去见他们。” 一听节堂,薛蝌脸色一变。 节堂最早是唐宋时节度使收藏旌节的厅堂,一开始就是将帅商议军事的偏堂,后来慢慢成了商议机密重事的厅堂。 按说石仲魁的官阶才从六品,又没兼任统兵的权责,是没资格立节堂的。 但他是钦差。 钦差存放机密文件的厅堂,那就是节堂。 屯田司名义上属于工部,但屯田兵再怎么说也是兵丁。 农时务农,农闲还是要练兵的。 至于开国至今已百年,是否荒废了兵事,石仲魁不管。 他立的节堂说是白虎节堂也没问题。 也就是说,这是要以军法治屯田司大小官员了。 严重点,以军法杀头都没问题。 本来就被宛平都司被贬,而吓的不轻的宛平、大小屯田文武,进了节堂后,有人腿都颤抖起来了。 不用猜,这人的问题肯定不小。 好在石仲魁真没打算清理蛀虫。 屯田毕竟还不是战事。 而且就算领兵出征,也只会杀几个来警告下面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很多时候用罪官的效果,远比清官要大多了。 清官只是道德上没问题,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可就难说了。 厉害的当然有,但也肯定只是一小部分。 半个时辰后,石仲魁穿着官服,身边跟着手捧圣旨的薛蝌走进节堂时,二十几个文武没任何犹豫的直接跪倒在地。 大喊着,“见过钦差大人。” 石仲魁笑呵呵的坐在主位上,“各位大人客气了,本官虽担着钦差的差事,但真说起来,也只管稻田增产之事。 还请各位大人放下心,实心做事即可。” 得了这句话,有人甚至无意识的重重吐了口气。 石仲魁嘴角一笑,也不急着让这群人起来。 语气转严厉的说到,“但要是有人藏着私心,甚至坏心,那就别怪本官用军法处理尔等。” 宛平这边的文武,瞬间明白石仲魁第一时间就打掉宛平都司,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 而送消息的人,说不定就是大家中间的某一个。 甚至好几个。 十几个宛平文武,此刻的心情那是要多糟心就有多糟。 说好了大家一起给钦差个下马威,免得他一来就插手油水上的事。 可这还没发动,就有人出卖同僚、通风报信。 否则钦差为何先找都司下手? 真是不当人子。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