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朕不要面子的?(一更) (第1/2页)
沉炼问道:“宋吉是你大舅哥?” 侯国秀零头:“没错!” “侯大人,你可知道我们内卫工坊目前正在加紧制作新型火器?” 侯国兴愣了愣,下意识问:“这与你们抓宋吉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去,孟工头负责研制、组装、调试等重要部分,如今他被宋吉打得卧床不起,影响了工期。 皇上一旦怪罪下来,侯大人是不是要替你大舅哥顶罪?” “这……” “侯大人,本官劝你不要插手此事,以免惹火烧身。” 完,转身走回衙门。 侯国兴脸色变换了一阵,铁青着脸,一声不吭离开。 他当然不会就此罢休。 以他一个饶能量,的确也没有办法与锦衣内卫抗衡。 所以,他只能去找他娘:奉圣夫人。 皇宫内。 许长安正与熹宗禀报情况。 “皇上,宫中的自来水与供暖的进度恐怕要延误一段时间。” 一听此话,熹宗不高兴了。 虽然他不用亲自打水,也不用浇花什么的。 但,这毕竟是个新鲜玩意儿,自然有些让人期待。 而且,他的寝宫以及一众嫔妃的寝宫中还将安装冲水马桶。 有了马桶以后如厕可就方便太多了,再也用不着夜壶了,特别是上大号更加方便。 “爱卿,这是为何?” “回皇上话,之前这件事是由一个叫孟心工头负责,可没料想,孟工头差点被人活活打死,如今卧床养伤,估计得休养一个月。” 熹宗怒道:“何人如此大胆?” “回皇上,是一个姓宋的富家公子,目前已经被微臣派人抓起来了。” “此人着实可恨,必须严惩!” 许长安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应声:“是,一定严惩!” 别看皇上随口了这么一句,但金口一开,许长安可就认定这是圣旨了。 “不过爱卿,除了那个孟工头,你就找不到别人做这件事?” “倒也不是,目前微臣已经提拔了七八个工头,只是突然接手,对各方面的情况不太熟悉,难免会延误一些时日。” “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研制火器的事爱卿可不能延误。” “皇上放心,火器倒不会耽误,第二批已经陆陆续续在安装调试。” 熹宗一脸欣慰:“太好了,爱卿,你真的是朕的一员福将。” “多谢皇上夸赞。皇上,微臣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一听此话,熹宗不由精神一振:不怕你有想法,就怕你没想法。 “爱卿快讲。” “目前,经过一众工匠集思广益,各方面的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 不过微臣在想,就工坊里那么点人,难免有所局限。 为了大明的将来发展的更加强盛,微臣在想,何不在京师开设一个新式学堂?” “开设新式学堂?”熹宗不由愣了愣。 许长安应道:“对,也就是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比如数术、工艺、治炼、机械等等方面的知识。 咱们制造火器、战船之类,就大量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皇上,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毕竟有限,那些落榜的读书人很难一展才学,甚至一生闲赋在家。 所以,不如从中挑选一些或许文采不出众,但在别的方面有所擅长的读书人。 如此一来,既不影响朝廷科举,也能让一些读书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可谓两全齐美。” 这番话,算是到熹宗的心坎里去了。 当然,这也源于许长安对熹宗的了解。 底下,恐怕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熹宗,包括客氏与魏忠贤。 某种程度上,对于许长安来,熹宗本该是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 熹宗为何默许魏忠贤与客氏打压东林党? 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看不惯东林党成一副自鸣清高的样子。 百盟书 动不动就拽文,欺负他读书少? 熹宗自幼便不喜欢读书,就喜欢鼓捣各类手工活。 这在读书人眼中,属于不入流的奇技yin巧。 也因此,熹宗的这个爱好招来了不少朝中大臣的非议,特别是东林党一众老臣,更是多次在朝堂上当面直谏,劝熹宗多读书,少折腾那些没用的。 熹宗好歹是堂堂子,不要面子的? 故而,打心眼里厌恶那些个酸腐文臣。 人都有逆反的心理,更不要一个帝王。 所以,听到许长安这么一,顿时产生了一种共鸣福 “爱卿言之有理,朕准了!” 许长安不胜欣慰,拱手道:“多谢皇上!” “爱卿一心为了大明江山,朕要多谢爱卿才对。” “臣惶恐,这些都是臣的份内之事。” 熹宗开心地笑了笑:“爱卿,实话,朕最近感觉日子充实了许多,成都有盼的,哈哈哈。” “微臣恭祝皇上开心,龙体安康。” “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