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晋升安靖王,又见长公主 (第1/3页)
回到北齐之后没过两天,战豆豆颁旨昭告天下,宣布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北齐已与东夷城正式结盟,双方将在多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 第二件,册封许长安为安靖王,协领皇家内库,并监察百官。 第一件事倒还好,不管对于朝臣还是百姓来说,皆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 但第二件事就难免让人震惊了。 虽说许长安名气很大,有“诗仙”之美誉,而且也立了不少功劳。 但是王爷这个爵位可不是轻易册封的,一般都是皇子,或是皇帝的叔叔、伯伯、兄弟之类才会册封王爷。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王爷又分为亲王、郡王两等。 亲王,也就是一字王,比如晋王、齐王这类的,一般为皇子,或是皇帝的直系叔叔、伯伯才有资格册封亲王。 郡王,也就是二字王,比如许长安受封的安靖王。 郡王并不限定皇亲,一些开国功臣,或是对朝廷有重大突出贡献者可视情况破格册封郡王。 这类不属于皇家血脉者破格封王,一般称为异姓王。 比如许长安历史上放清军入关的吴三桂,便被清廷册封为平西王。 当年的北魏,也只是在立朝之初册封过两个异姓王,而北齐自立朝以来,别说郡王,连亲王都没有一个。 要不然,太后当年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自己的女儿冒充男子登上皇位。 也就是说,许长安现在是整个北齐唯一的王爷,自然更加令人瞩目。 不过奇怪的是,这一次公开在朝堂上反对的大臣几乎没有。 就算有那么几个老顽固反对也于事无补。 早在战豆豆颁旨之前,便已经有消息悄然传开,说这次与东夷城的谈判之所以如此顺利,乃是因为许长安一剑逼退四顾剑,从而赢了赌注。 天下间,敢向四顾剑挑战的人有多少? 敢于挑战,并且能够一剑逼退四顾剑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不少人认为,许长安就算不是大宗师,也是超越了九品,最接近于大宗师的高手。 当然,也有人表示怀疑,认为消息有夸大的成分。 但很快又有消息传出,数年未见踪影的国师苦荷竟然来到了上京城,先去了一趟皇宫,之后又亲自登门拜访许长安。 直至第二日下午方才离开。 整个北齐,有几个人值得国师这样的大宗师主动登门拜访?而且一待就是一天多? 因此,在不少人想来,许长安多半与神庙有关,要不然很难解释他年纪轻轻所展现出来的实力。 也很难解释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一个新科进士一跃踏上人生的巅峰,成为北王唯一的王爷。 既然册封了王爷,自然少不了大量的赏赐,比如王府、封地、奴仆、金银等等。 当然,许长安奉献的更多,一次性拿出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配方、工艺、兵法、治国之策、农业相关……等等等等。 如此一来,令得北齐的综合国力直线飙升,皇家内库源源不断推陈出新。 其出产的商品几乎涵盖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价格也分为不同的档次,高中低端皆有,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消费。 而且,经营模式也与庆国不同。 庆国皇家内库只在各大城市设立商号,而许长安的模式却是以点带面,先在一个城市设立商号,接下来再往周边扩散,最终将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圈。 同时,又将物流模式与商号捆绑在一起,对外承接长短途货物运输。 这,又是一大笔收入。 毕竟是朝廷的产业,不仅运输速度快,而且相当安全,估计也没几个人敢不长眼去劫皇家内库负责运送的货物。 眼见着北齐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又与东夷城结盟,庆帝终于坐不住了。 他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本以为棋局已经大势已定,就差落下最后一步棋了。 却万万没有料到,许长安一出现,犹如一脚踹翻了他的棋盘,棋子散落一地,令得庆帝的计划全盘落空。 但是,他不甘心。 他虽然是大宗师,但是年龄毕竟一年年大了。 人生,有几个二十多年? 而且还是他最强壮的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心血,又如何甘心毁于一旦? 再任由北齐这么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年又将恢复北魏时期的强盛。 到了那个时候,庆国根本无力抗衡。 所以,庆帝决定放手一搏。 精心谋划了一番之后,他将李云睿叫到了御书房。 “云睿,朕听闻近段时间内库的收入大幅下滑,你到底是怎么管理的?” 李云睿一脸委屈道:“这是因为北齐那边不停地推出新的商品,我们已经完全处于劣势,根本没有法子与他们竞争。” 庆帝皱了皱眉:“又是那个许长安搞出来的?” 李云睿叹了一声:“除了他,还能是谁?” “那你就一点法子也不想?再这么下去,别说赚钱,恐怕还得赔本。” “我何尝没有想法?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