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天子驾到 (第1/2页)
“张好好?张好好真的来了?” 拎清了情况之后,三娘不由一脸惊讶与惊喜。 赵盼儿同样也是如此,忍不住瞟向许长安问:“长安,到底怎么回事?张好好怎么会……” 就在这时候,张好好已经走了进来,身后还跟了不少“好好粉”。 在京城,喜欢张好好的人很多,包括不少女人也喜欢她。 她人美,歌喉也美,人也很温婉,在街上听到有人唤她的名字总会报以微笑,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喜欢她的还是男人居多。 特别是城中那些风流才子,更是趋之若鹜。 “各位请坐……” 三娘回过神来,不由微笑着迎上前去。 张好好则下意识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忍不住赞了一声:“真是个品茗的好地方。” 此话一出,当下里便有人喝道:“快,给好好姑娘沏壶最好的茶,账算在下的。” “张兄,哪能让你破费?还是小弟来请……” “二位兄台不必推来推去,今日这茶钱皆由在下来付。” 说这话的,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的茶是很贵的,最低也是二两银子起步。 赵盼儿满面春风,一一招呼着客人坐下,并介绍着茶坊的茶。 “各位都是第一次来,咱们茶坊的宗旨是以茶为友,所挑茶叶皆属精品。同时,小女子略通茶艺,每一杯、每一壶皆用心泡制……” 话里话外,也间接地说明了一件事,本茶坊的茶与外面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价格嘛……肯定要贵一些。 而这时候,张好好却走向正坐在荷塘边悠闲喝茶的许长安身边。 “请问……” “好好姑娘,幸会!”许长安起身笑了笑。 “请问,那首小令是公子写的吗?” “没错!”许长安点了点头。 “小令?什么小令?” 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好好轻启朱唇吟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嗓音的确很美,一首小令从她口中吟出来,更是充满了一种令人迷醉的意味。 “好!” 等她吟完之后,现场不由传来了一阵叫好之声。 也不知是夸这首小令写得好,还是在夸她曼妙的声音。 许长安一脸谦虚道:“即兴而作,让姑娘见笑。” “公子太谦虚了……” 另一边,三娘忍不住冲着赵盼儿道:“盼儿,你可得盯紧你们家长安,这二人的神态看起来有点不太妙。” 赵盼儿笑了笑:“三娘多心了,长安只是为了茶坊的生意,你看,张好好一来,引来了多少客人?” “倒也是,这些人回去再一宣传,以后的人就会更多了。” “那还不赶紧去端果子?” “哈,对对对,你也是,快去沏茶……” 另一边,有人无意中看到回廊中悬挂着几幅字,便忍不住上前一观。 “好字!” 刚一看,便忍不住高声赞叹了一声。 接着,又摇头晃脑吟了起来: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好词!妙,实在是妙!” “好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咦?这是谁的词作?” “不道……上面有署名,长安居士。” “长安居士是谁?好像从未听说过此人名号。” 同一时间。 张好好冲着许长安问:“看公子给茶坊起名茶道,又起个居士的名号,难道公子也痴迷道法?” 她说的也,并非指她也痴迷道法,而是当今皇上痴迷道法,上行下效,不少达官贵人也纷纷彷效,以至道法一时盛行。 许长安笑了笑:“在下的确在修行道法,但是修行与痴迷、跟风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下修的是心。” “公子果非常人能及……” 正聊着,又是一阵吟词的声音传过来,而且声音很大,张好好也听得一清二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凋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 “好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妙,妙极!” “这长安居士到底是谁?竟能写出如此绝佳的佳句?” 张好好愣了愣,随之一脸惊讶:“公子,这首也是你写的?” “嗯,在下即兴之作,挂在回廊中附庸风雅而已。” 一听此话,张好好忍不住起身走向回廊。 不久后,茶坊中一下子变得寂静起来,唯有张好好那般的歌声在天空回荡: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交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经过张好好的带动,茶坊瞬间变成了一处品词之地,一众人纷纷涌进回廊争相高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许长安则笑而不语。 这些词都是他所在世界历史上的南宋有名的大词人所写,流传千古,那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这伙人不轰动才怪。 赵盼儿早就看过了,她同样也很震惊,还奇怪地问许长安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去考科举。 许长安回答说:“一切随缘。” 经此之后,张好好成了茶坊的常客,茶坊的名气也很快传遍京城,吸引了不少人纷纷前来。 虽说茶卖得贵了一点,但真正有钱的人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 毕竟,这些人为了博美人开心,一掷千金的都有,还在乎区区几两银子的茶钱? 同时,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