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冠百王刘秀传_第十一章 求学长安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求学长安1-3 (第2/3页)

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把身子往后一仰,冷笑一声,“我从不以传授知识为束缚,我只是想多点时间搜集整理经典书籍,让天下人能知如何读书,让更多的人知晓诗书礼仪。”原来刘歆的父亲刘向编纂过图书分类之书《别录》,受人推崇,但刘歆却认为《别录》编撰的不够完整,雄心勃勃地要编撰成门类更全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刘秀恳求道:“我们不是天下人,但天下人可以从我们开始,国师如不弃,我们愿意跟随您一起学习整理。”

    刘歆“哼”了一声,“求学之道没有机窍,小子爬行未学,竟敢言飞?不要好高骛远,到太学来就老老实实读书吧。”

    刘秀满脸通红,刘歆也不顾二人的尴尬,径直去了。

    4-2

    刘秀最终拜在中大夫许子威门下学习《尚书》。

    除邓禹外,与刘秀同住一室的还有来自其他州郡的严光和彊华。几人各学不同专业,刘秀学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史书,记述了古代历史事件、皇家生活和朝廷变迁。邓禹学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语言精炼优美,涉及周朝时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严光学的上谷《春秋》,是记载鲁国史事的史书,因为鲁国是当时天下诸侯国中的礼仪之邦,所以鲁国的国史在各国国史中最具影响力。彊华学的《周易》,是总结和推衍天下万物变化规律的经学之书。

    几人虽然学的各不相同,但彼此友善,都希望学有所成或是得有功名。但大家又并不以功名为意,彼此常常拿功名取笑作乐。

    这日,彊华和刘秀又各为所学争辩。彊华取笑刘秀学那些过去的宫廷事件和皇家礼仪毫无意义,简直是荒废光阴,还不如跟着自己去钻研图谶。

    刘秀反驳道:“学习过去的东西才能把握好现在,不知官家生活,怎么能成国家良吏,不知天子之仪,怎么能做社稷重臣。”

    “非也,人生不是为官吏而生。老朽之人效仿过去,聪明之人盼知未来。我若学透易经,便能断定你们各位的前程,岂不妙哉。”彊华对刘秀之话不以为然。

    刘秀对彊华的话更是不以为然,嘻嘻笑道:“仲华学《诗经》,我能理解,仲华年轻,诗经多有美妙诗篇,可以用诗打动美人芳心。子陵学《春秋》,可以执掌天下礼仪,传播孔孟之道。你学《周易》有什么用呢,你算不算计,人生的命运都在那里。”

    “那可不一样,知道命运的人才能掌握命运。”

    刘秀大笑,“你恰恰弄错了,不知道命运的人才能去改变和掌握命运。如果已经知道命运了,你还改变什么?坐在家里等着就行。”

    邓禹跟着大笑,严光自顾自看着书,没有理会他们的说话。

    彊华面无表情道:“小运无所谓改变与掌握,大运则唯有改变才有掌握。”

    刘秀笑道:“不管大运小运,自己能努力把握住的命运才是自己的人生,否则你算得再好有什么用。是好命也不能等着天上落金子,是歹命也不能在家里坐以待毙,你说还需要你算什么呢?”

    彊华想要分辨却一时无语。

    邓禹笑道:“这么说来,我是学对了,我学习《诗经》,至少学点文才,将来能起草公文,不至于奔忙无为。”

    “哟,那将来邓大人起草公文时别忘了提携我们。”刘秀向邓禹抱拳一笑。

    邓禹也装腔作势向刘秀抱拳,“好说好说。”

    彊华嘿嘿两声,不屑道:“这《易经》哪是凡夫俗子所能看懂的。”

    刘秀装出一脸庄重,“强兄这句话极对,这书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看懂的,看懂了就是凡夫俗子了。”

    邓禹又是大笑。

    彊华正色道:“《易经》乃天地智慧之集大成,如今的谶纬之学便源自于此。学《易经》能知晓天地之变与时势之分,洞晓天机而不失于时,凡夫俗子能明了吗?”

    刘秀不屑,笑道:“好,那你现在就为我们说说天下之变?让我们早作图谋。”

    彊华脸上一红,依然不以为意,“我现在正在寻找一本叫《赤伏符》的书,那上面就有当今时势大变的谶语。”

    “好啊,等你找到了,我一定第一个来拜读。只怕到那时已经白发苍苍,读完后的命运也只剩走向坟墓了。”

    严光突然直起身,摇摇头道:“尽是胡言,天下大势不过人为,天下大道只在民心。”

    刘秀感叹,“看来还是子陵学《春秋》悟到了天下大义。”

    四人正说话,忽听外面一阵哄闹,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几人忙出去看个究竟。

    只见有人在往外奔跑,依稀听到有人在说“赤伏符”,彊华两眼发亮,拉起刘秀就跑,急道:“快,跟着去,那是天下至宝之书。”

    刘秀不以为然,但见很多人在往外跑,心中好奇,便也跟着彊华往外而去。

    4-3

    一出太学的大门,便是两条交叉的宽阔大道。一条大道三丈见宽,正对大门,向西一直延伸到桂宫与东西市之间的雍门,另一条大道五丈见宽,与大门平行,向南一直连接到未央宫的北阙门。四周宫殿房屋,有的高约数丈,有的高约十数丈,房檐殿顶铺陈着蓝、白、红、黑四色瓦当和各种奇兽图像,这些鳞次栉比的各色建筑被不同规格的街道分成了王公贵人居住的国宅区和平民百姓居住的闾里,整个城市繁华有致张弛有度。刘秀自来长安后,一直在太学里专心读书,很少到外面游玩,今日见这城市风光,真觉热闹非凡。

    大街上人山人海。刘秀几人跑到外面,很快就淹没在人群之中了,只见人丛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