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柳暗花明5-7 (第2/3页)
他怎么会知道信都效忠长安呢?会不会是王朗的人?” “难道有诈?” “看他仙风道骨,不像是坏人,倒像是神仙。” “现在装神弄鬼的人太多了。” 刘秀道:“不用再议,我们且往信都去。”不管怎样,有目标总比没有目标好。就算信都真归降了王朗,到时再作计议也不迟。 14-6 快近信都城时,刘秀正要派人前去打探,忽见城门打开,一群人马出来。众人大惊,回身想跑已然不及。众人纷纷握住武器,准备战斗。却听来人远远叫道:“大司马。” 刘秀认出当先一人竟是在昆阳与自己冒死请兵的任光。刘秀悬着的心顿时踏实下来,对众人笑道:“果然是我们汉朝的将军。”众人不禁开怀大笑。 任光率信都守将李忠、万脩等人上前迎住刘秀。任光一把拉住刘秀,颤声道:“终于盼来您了。”刘秀也很激动,感慨道:“幸喜河北还有伯卿支撑。” 两人将各自随从相互引见。有的是老朋友,也有人是初相识,在此时此地相见,都是格外亲切,恍如亲人回家一般。 任光引着众人进入城中。城中街道上很多地方尚有积水,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片一片亮光,但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迎接的人群,见到刘秀等人,俱是群情激奋,有人大声高呼:“大司马,大司马。” “大司马万岁。” 人群都跟着高呼:“大司马万岁。” 刘秀不停向众人致意,又对任光感慨道:“伯卿忠勇有义,真是大汉忠良。” “任光不才,日夜惶恐不安,唯怕自己难以坚守信都,一直派人四处找寻大司马,却始终没有寻到。没想到今日终于迎到您,真是老天不负啊,这下我可放心了。”任光又指着四周的百姓道:“信都百姓无不日夜盼望大司马,您来了,大家就都安心了。信都就交给您了!” 刘秀见信都百姓如此团结,不禁心中感动,现在有了一个落脚点,终于可以与王朗周旋了。刘秀对任光道:“信都百姓如此忠勇团结,全赖伯卿治理之力。” 任光道:“这是为官一方的职责所在。王朗窃贼派人来诱骗信都百姓,我们斩了他的使者,断了他的希望。” 刘秀笑道:“这个算命先生万万算不到信都还有他的克星。” “他真正的克星现在才到信都。” 刘秀大笑。 安顿好众人,任光对刘秀道:“现在信都粮草充足,城内有三千兵马,我们还可在各县征兵。大司马可以以信都为基地,对王朗进行反击。” 刘秀沉吟未语,又听任光道:“除了信都,还有和成郡也忠于朝廷。和成太守邳彤如果知道大司马在信都,一定会亲自率兵前来会合,他的家眷也在信都。” 刘秀心中大喜,如此看来,也许河北尚有别的郡县忠于朝廷也未可知。不禁信心百倍,笑道:“有你们这样的将军,王朗小儿何愁不平。” 两人正说着话,有人来报:“和成郡太守来见。”两人忙迎出去。只见邳彤走了进来,“和成郡太守邳彤拜见刘公。” 刘秀上前扶住邳彤。任光笑道:“伟君消息可真灵通啊,大司马刚到,你就来了。”伟君是邳彤的字。 邳彤道:“这几日,我派张万和尹绥带了骑兵四处寻找。上午有人报告说有一队人马去了信都,我猜想当是大司马,便赶紧率了两千骑兵来见刘公。” 刘秀一听来了两千骑兵,心中暗喜。见邳彤容光清绝,两颊青须,如画像一般,相貌不俗,笑道:“伟君真是天人,有你们相助,何愁乱贼不平。” 邳彤道:“邳彤愿随刘公荡平敌寇。” 14-7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信都城的议事厅里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众人正为下一步行动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趁着王朗新立不久,对他进行主动攻击。有人认为兵力太少,应该筹措兵力,等待时机。 一直追随刘秀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逃亡,终于心安。但得知两郡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五千人,心中又有所担忧,不愿言战。有人提议让这两郡的兵马先护送刘秀返回长安,然后再从长安带大军来与王朗决战。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一时议论不下,便都看着刘秀,等着刘秀说话。 刘秀知道大家已经厌倦了连续的逃亡,现在只想求得一时安定。但刘秀明白,一旦回到长安,自己是否还能带兵来战就是未知数了。而且自王朗称帝以来,长安没有一点反应,想必他们是做好让自己埋骨河北的打算。自己返回长安,必然再无复出机会。但刘秀不能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大家。 刘秀缓缓道:“长安之行,虽然有理,但并非长远之计。”又转向邳彤和任光道:“二位对河北形势比我们更熟悉,你们意下如何?” 邳彤站起来,眼光扫过众人道:“我邳彤不赞同用两郡兵马护送大司马回长安,这是完全无知的想法。” 众人俱是一怔。没想到邳彤反对得如此坚决,都吃惊地看着邳彤。 邳彤毫不在意众人吃惊的眼神,看向刘秀道:“天下百姓已经受苦多年,对汉朝的怀念,也非一日。在天下人眼里,汉朝依然如自己的家室,所以,更始帝在长安登基,天下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