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相处(下) (第2/2页)
,只是我这儿简陋,”老婆婆看了眼洛青辞,和善着将她带进院子,这才注意到她身后还一名男子,“他是?” 洛青辞看着他,恍然发现自己与他相处几日,竟然连他的名字都忘了问,犹豫了片刻,立即将他拉到了老婆婆跟前,“哦,他是我哥哥。我们兄妹二人路遇山匪,哥哥为了保护我受了伤,还请老婆婆不要介意。” 老婆婆叹了口气,指了指屋子,便向一侧走去,“唉,原来也是可怜人啊。你们先进屋坐坐,我去给你们拿点吃的。” 洛青辞松开了手,看着他奇怪的眼神,假意咳嗽了一声,“我从小到大都没叫过人哥哥,真是便宜你了。” 言罢,她便走进了屋内。 屋子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是个不错的容身之所。二人一进屋,便觉暖和了不少。 进屋不久,那位老婆婆便端着什么走进,“我这儿没啥吃的,给你们盛了两碗粥,不要嫌弃。” “婆婆肯让我们借宿我们已是十分感激,哪里还会嫌弃?” 洛青辞忙接过,一碗递到那人面前,自己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粥虽无味,却让饥肠辘辘的她吃得津津有味,“婆婆的粥很好吃呢。对了,婆婆您一个人在家吗?” “哦,我还有个儿子,在县里做工,一月才回来一次。”老婆婆坐在一旁,手中坐着针线。 看着老婆婆满头的皱纹,洛青辞不由动容,“啊,那婆婆一个人住这儿岂不是很辛苦?” “唉,村里年轻的都出去了,留下一堆老的老小的小,平日邻里相互帮助着,也还过得,”老婆婆叹了口气,随即出了房门,“你们先吃着,我去给你们收拾两间屋子。” 洛青辞看着老婆婆佝偻的背影,心中不是滋味,一口便吃下了碗中剩余的粥,这才发现身旁之人手中的粥还是满满的,似是一口没尝。 也是,像他这般穿着的人只怕没喝过这么朴实的粥吧,但她还是劝了一句,“吃吧,婆婆辛苦熬的。” 男子尝了小口,眼中多了丝神采,随即用手蘸了水,“相处几日,不知姑娘芳名?” 洛青辞不想告知真名,又不愿骗他,只眼珠一转,“阿辞。我的娘亲就唤我‘阿辞’,我喜欢这个称呼。” …… 翌日一早,洛青辞敲了敲房门,看着眼前之人身穿粗布衣裳却不掩俊美姿容,也不由暗自感叹了一番,随即将手中端着的放在桌上,“这粥加了点糖,味道应该会好一点。还有这个,是婆婆用自家晒的草药给你熬的碗药,你待会儿喝了吧,免得凉了。” 言罢,洛青辞正准备离去,又想起了什么,“对了,婆婆说离这儿最近的县城有十多里路,如果我们要去的话过几日婆婆可以托赶货的村人带上我们。我想着你有伤在身,不妨多待几日,等到了县城,再做打算。你觉得如何?” 那人闻言一顿,最终用水写下了一个“好”字。 “那好,你先吃饭。” 洛青辞随手关好了门,又向厨房走去。老婆婆好意收留,她也不能让自己闲着…… 接连两日,那人发现洛青辞除了按时给他送饭,其余时间都不见踪影,心中疑惑,便出了房门。 找了一圈儿,他终于听到院中有声响传来。 “婆婆,你刚刚提到的濯池公子是怎么回事啊?” “你不知道啊,我们这里时有旱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我们这些一众老小只能在村里等着饿死。每到这时,那位濯池公子便会派人给我们分粮食,直到灾荒过去,村里人都很感激他呢。” “这位濯池公子真的这么有名望吗?” “那是自然,五年前不光我们村子,就连平宣城都发生了灾荒,大批百姓流离失所,还是多亏了那位濯池公子出手才慢慢平息,还有你们过两日要去的平饶县,几月前就曾发生旱灾,也是那位慷慨相帮才度过去的。” “还有吗?婆婆再说说您知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