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清理盐政 (第1/2页)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二章清理盐政等李皓到福宁殿外时,正好赵祯有事在殿内与人商谈,所以在通秉内官之后,李皓便在殿外候着。 然而,赵祯的事还没谈完,顾廷烨就得到了李皓进宫的消息,找了过来。 在看到顾廷烨的时候,李皓是真的想掉头就走,因为李皓知道他现在来找自己,绝对没有好事。 无论顾廷烨是想让自己帮着推拒赵策英,还是帮着劝说盛家老太太,李皓都不愿意掺和进去。 可在这等候传召的节骨眼上,李皓也不好直接离开。 于是便被顾廷烨给抓住了,他还想把李皓给拉到一旁说话。 李皓自然不愿意,便说道: 可顾廷烨哪那么容易对付,直接说道: 说后便和殿外的内官打了招呼,让人家帮忙,结果人家还真就答应了。 于是没办法,李皓只能和顾廷烨一起走到一旁去了。 这时顾廷烨吐槽道: 李皓说道: 顾廷烨接话: 李皓心里说道,这不是侧一时彼一时嘛,当初是自己被卫氏逼着要娶明兰,才想着帮顾廷烨来搅局的。 可现在自己这边都已经定了亲事,帮不帮顾廷烨也就不重要了,而且就顾廷烨在卫氏眼中的形象,李皓要帮顾廷烨,估计自己都免不了要受埋怨。 但这翻脸不认人的事,李皓当面也干不出来,毕竟还要点脸面的,只好说道: 顾廷烨说道:「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为难的。 就是最近盛家老太太开始准备给明兰物色人家了,我想让你帮忙给拖一拖。」 听到这个,李皓无语的说道: 结果顾廷烨说道: 李皓这边赶紧就要拒绝,可这话还没说出口。 便听到内官来叫,说是官家得闲,要召李皓进殿。 然后顾廷烨趁机说道: 说着转头就走,一点都不给李皓拒绝的机会。 等李皓反应过来,准备追上去说话的时候,内官一把拉住,说道: 这下李皓想直接拒绝都不成了,只好先跟着内官进了福宁殿,想着等出来再找顾廷烨。…. 进殿之后,赵祯说道: 李皓解释: 赵祯先是夸赞,然后又问: 李皓谢恩后,便说明来意:「臣今日入宫,是因为官家此前曾说,要臣在下聘之前秉明,说是有贺礼相送,臣今日入宫就是为了此 事。」 赵祯笑道: 李皓说道:「下聘定在了下月初一,到时臣与家母一同前去。 至于婚期倒是算了几个日子,但还要等英国公那边确认后,才好定下。」 赵祯看着这桩自己定下的婚事,即将完成,也挺欣慰的。 不过赵祯也担心李皓对此未必是真的喜欢,以后闹出什么不妥,还是叮嘱道:「其实朕明白,这桩婚事,你未必真的有多喜欢,但如今事已定下,你就要去接受。 英国公乃是三朝元老,国中柱石,你切不可慢待他家姑娘。」 李皓回道: 听到这里,赵祯倒是心有感触,曹皇后也不是当初赵祯真心喜欢之人。 而是杨太妃命赵祯娶得,并立为皇后的,他们之间也就是相敬如宾了。 这下,赵祯也没了谈兴,便说道: 但李皓还是有所好奇的,便问道: 赵祯回道: 听到这话,李皓便明白该要告辞了,便说道: 等离开福宁殿后,李皓本来是打算去找顾廷烨的,结果走到右承天门,朝守门侍卫一问才知道,顾廷烨已经带着人跑到后宫巡视去了。 那里李皓终究是不方便去的,于是便只好出宫准备回三司。 可没成想,李皓都还没走到宣德门,就被朱内官给叫住,只听朱内官说道: 李皓虽然奇怪,但也还是跟着朱内官往回走了,然后便听朱内官吐槽: 听到这话,李皓便知道他肯定出门问了人,以为自己往那边走,是要走西华门出宫。…. 所以先找去了那里,然后估计又从右承天门的侍卫口中,知道自己的要从宣德门出宫,便走了好大一个冤枉路,才找到的自己。 于是李皓解释道:「我本来是要打算去找顾廷烨的,可后面听说他带人在后宫巡视,我便绕道宣德门了。 这边不是离三司衙门近嘛,而且我要直接从这走,估计早就出宫门了,到时你找我更麻烦。」 解释完后,李皓就问道: 朱内官说道: 听到这里,李皓也是心里有数了,连忙说道: 朱内官也是点头示意,这让李皓感慨,自己当初在宫里面广结善缘还是有用的,至少这些消息能更加灵通一些。 等两人到了福宁殿外,朱内官先进去通报,很快李皓就进到了殿内。 而殿内的场景,果然就和李皓想的一样,赵祯手上就拿着李皓所写的那份变法纲略再看呢。 看的极为入神,似乎都没注意到已经进来的李皓。 反倒是在旁边坐着的韩琦与富弼两位大相公,在李皓进来后齐齐的望向李皓,那眼神之中透露着奇怪,似乎是看着一个怪物一样。 只不过没有赵祯发话,殿内众人也就没有人说话,于是李皓便感觉殿内 的气氛有些怪异了。 而这个沉寂,一直到赵祯看完了整套方略,附带着沉思一会之后,才开始好转。 因为这时赵祯终于说话: 李皓答道:「这套方略也不能算是臣一个人想出来的,毕竟在这里面臣也结合了很多旧政。 尤其是庆历年间的新政条文,才总结出来的。」 听到李皓这话,赵祯还是有些不信,又说道:「朕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你这初入官场才几年,便能有如此造诣。 你若是现在说实话,朕也算你献策有功,绝不怪罪。 可若是让朕查出来,这是你冒名顶替,那可是欺君之罪。」 李皓坚定的答道: 这话李皓说的是义正言辞,反正出台这些政策的家伙,现在确实都没想好呢。 论起时间线来,首创肯定是自己的,那自己这么说当然没有问题了。 话都讲到这了,其实赵祯已经有些信了,但为了验证。 便还是像欧阳修那样,根据这套方略,提出问题来让李皓解答。 在看到李皓能深入回答,并能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讲解,那种烂熟于心,并明显带有个人思路的想法,也就让赵祯真的确信这是李皓自己想出来的。…. 于是不由夸道: 李皓听了这话,心中想到:「那当然不是一天能写成的,不过也没有赵祯想的那么长时间。 毕竟很多内容都是后世研究烂了的,自己只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整理调整罢了。 不过这话自然得接着赵祯的说,要不怎么显得出自己功绩。」 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