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割韭菜,考进士 (第1/1页)
那天,严鹄在杨慎面前大呼小叫,下方的学员们在喝彩。 这让严鹄更加得意,甚至出言挑衅侮辱,以报之前被打手心的仇。 杨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开。 事后,得知真相的朱载基发怒了。 在学堂上,当着一众学生,朱载基打了严鹄两大鼻窦,打得他鼻血直流,最后把他拖到了后院,杨慎面前。 让他跪下道歉,并发誓保证,以后绝对不敢对恩师不敬。 杨慎深深地望着朱载基,有些感激,也有欣慰,也有释怀。 “算了,以后这些孩子,就拜托你用心教导…我只一个要求,不要把他们教成坏人,他们是我大明的希望。” 朱载基点头,一脸严肃地回道:“恩师放心,我会给你看到满意的结果!” 从那天起,朱载基变得严厉了,时常动用棍棒教育,动辄打人。 甚至还把十几个人给打退群了。 嘉靖那里,已经收到一摞弹劾朱载基的奏疏。 都是一些勋贵家长,痛述朱载基殴打他们家小辈,而且还总是打着各种名义大肆收钱两,简直就是个混世小魔王。 还好有秦福在一旁斡旋,才让朱载基一直安然无事。 朱载基的恶名,算是在京城传开了,这些勋贵都唯恐避之不及。 又是一个早晨,积雪已化,干净的青石板街道已经看不见什么马车了。 只有一个个奔跑的少年,他们四面八方而来,眼神坚定,步调稳定,都是朝着国子监方向而去。 朱载基为了带个好头,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的。 不一会儿,剩下的28个少年全部到齐。 “很好,已经连续七天,没有人再迟到了,大家请继续保持。” 朱载基站在讲台后,脸色严肃,满意地点头,夸奖了一下这些少年。 “每天来学堂第一件事是什么?” “拜见恩师!”众人齐声回应。 朱载基带领众人,起身向负手站在窗户边的杨慎鞠躬行礼。 杨慎很感慨,本来自己都躺平了,结果硬是被朱载基给拉起来了。 他现在还是正常教授一些儒学知识,做一些补充,在朱载基忙的时候也会出来帮忙。 杨慎算是彻底服了,这个朱载基,真是个人才,全才,天才! 他教授兵法、经济、务农、地理、历史,有时候,杨慎感觉自己都远不如他这样丰富博学。 “今天,我要教你们考科举,不过这属于高端学问,需要收取三千两银子作为学费!” 朱载基铺垫了一个月余,现在要开始动手了。 而收银子,是因为马上开春,要准备种早稻了。 北京西山,一亩良田,正常需要二十两银子,即使荒年,也要个十五两银子。 自己目前只赚到了五万多两银子,要买下那一万余亩良田,还差不少。 再割一波韭菜,就大差不差了。 韭菜不能割得太狠了,要是连根都掘了,那就没了未来。 只要根还在,就可以大胆的割,一茬一茬的,收割不尽。 这些勋贵,哪个是干净的? 都是大量占用了民脂民膏的,不薅羊毛还等啥? 杨慎砸了咂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最后看着朱载基投来的目光,还是没开口。 这小子什么都好,就是总是弄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你一个皇子,必定封王的人,以后银子是不缺的,总是剥削这些勋贵子弟干什么? “三千两,这有点太多了,这个月我已经预支了一千两银子,我老爹都气得揍了我一顿,现在我拿不出了。” 有人苦着脸,说出自己的处境。 有人陆续发言,表示确实是已经掏不出钱了。 朱载基笑了笑,伸出手压了压:“大伙的情况,我已知晓,不过,我可以以人格担保,只要报名的,都可以考中进士!” 这话一出,场间顿时安静了。 中进士? 这也太难了吧,大明两京十三省,大几千上万的顶尖学子,争夺300个进士名额,一般苦读诗书的人都很难中第。 更何况不学无术又年幼无知的他们? 朱载基用人格担保,他身为皇长子,现在又表现得很是正经,没有开玩笑的样子。 莫非,他真的有什么底气? “莫要胡乱,科举是大明招收各地人才的公平之道,你们这些人连个秀才都不是,连科举的资格也没有。” 杨慎坐不住了,这些小子看上去竟然还有些蠢蠢欲动。 自己身为一代状元,自然知道科举之艰难,许多天才都可能考不中。 没有个十年八年的苦读,简直就不要想太多。 朱载基却是胸有成竹,一双清澈的眼睛让人难以怀疑。 “各位,我不是在开玩笑,这样,要是到时候没考上的,我把这三千银两全数退还!” 朱载基确实是有信心。 嘉靖二十六年的科举被称为明朝最牛的一届,牛人辈出。 或许是因为自己穿越的缘故,稍微打乱了一些历史的进程。 张居正李春芳等一批人都还没考进士,通过深度调查,朱载基肯定了,今年才是历史上去年的科举。 恰好,朱载基知道这一年的会试试题。 而资格问题也不难解决,通过国子监,以监生的名义去参考,也是可以的。 这个他们都是勋贵子弟,加上自己在嘉靖面前说上两句,问题不大。 唯一担心的就是,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是春闱了,这些年轻人的知识底蕴太差。 看来只有加大奖惩力度,再让杨慎帮忙,他毕竟是前朝状元,对科举的东西熟悉。 见他们还有些迟疑,朱载基明白了,他们是真的有些拿不出这么多银两,三千两也不是小数目,一般的勋贵还真有些出血的意思。 “这样,我以皇长子身份写一份保证书,按上手印,你们签好字拿回去给你们爹老子,我保证他们会舍得出这笔钱!” 信誉度,在大明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和皇帝挨边的,要是大公子失去了信誉,那陛下脸上也无光。 郭猛身为最忠心的小弟,第一个签字按手印。 严鹄、陆绎没有当回事,很轻松地也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家财万贯,这点小钱自然不算什么。 剩下的人也都陆续写了名字,并把这保证书好生收了起来。 杨慎摇头,没有再多说,总归还是一群半大小孩,喜欢折腾。 朱载基已经收齐了银两,八万四千两纹银! 现在他足有十三万多,他准备只用十万去买地。 不过在那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