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8、万家灯火,却也照不亮这满屋黑暗的大明紫禁城 (第2/2页)
老脸,一脸严肃地看着众人。 “不要妄议是非,陛下圣明天断,也没有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比陛下还要英明?” “严阁老说得是,陛下自然是天纵英明,我们是万万比不了的。”徐阶第一个附和,顺势拍马。 “大家在一起商量下,选出最优秀的十篇文章,明日一早呈给陛下圣批。”严嵩淡淡点头,不在那个敏感话题纠结。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动了起来。 众说纷纭,各说各的好,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也不管你的职位高低。 高拱拍桌子,站了起来,对徐阶喊道: “我这篇,当为前十!” 他还颇有理由,一条一条解释了起来: “此文开篇明义:国富,必先民富! 此孟子之说,也颇适合当今大明! 这言论不算太新奇,但也颇为大胆。 然后摆事实,博引旁征,有理有条,说服力十足! 诸如,藩王宗室,贵勋权臣,他们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却还在不断压榨百姓!强行兼并农田,敲骨吸髓,没有为大明做半点贡献,简直是浪费空气! 今,宗室以达三万之众!他们不事生产,不务农,不经商,几乎不进行任何活动!只等着朝廷供养! 国库日渐空虚,朝廷入不敷出, 还多有拖欠,有血缘较远的宗室甚至上疏,吃不饱饭,快要饿死,要去讨饭! 宗室尚且如此,猪狗不如的百姓,可见其更不堪。 如何让民富?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这是大事,需要上行下效,政策支持,官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支持,藩王勋贵不再阻拦…… 秦王在西山,就已经开始试验了,从结果来看,效果显著,百姓安居,衣食无忧, 且,那万亩田地,看上去,绿油油一片,庄稼长势非常良好,大有大丰收之象! 或,我大明可以效仿之! 改革农业,势在必行! 如此,民富可期,民富则国强,国强,大明盛世可期!……” 这是杨继盛的文章。 洋洋洒洒两千多字,写了许多东西,许多别人不敢说不敢写不敢议论的东西! 他说得几乎都是事实,也是他的心里话。 在明代嘉靖时期,社会最突出的冲突之一是贫富不均的加剧。 皇宫、王府及勋戚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 权贵豪强和地方恶棍,妄指民田为官田,以之进奉王府、勋戚,结交权贵而谋私利。 土地兼并的严重致使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背乡离井而为流民。 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是产生流民叛军及起义的源头。 在明武宗时全国流民已达600余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农民起义接踵而起,社会失序,岌岌可危。 在明世宗嘉靖帝钦定大礼之后,奠定了张璁改革的良好基础,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土地兼并的进一步恶化,把农民稳定在土地上。 而那时土地兼并最为激烈、数量最大的是皇宫、王府、勋戚等所占有的庄田。 明仁宗建立皇庄,到武宗时已增至200多处, 武宗朱厚照,最荒唐的皇帝,没有之一!!!!!!!!!!!! 虽有小功,但也难遮掩他的糊涂荒唐昏庸! 聪明是很聪明,就是不干正事,搞得民不聊生,国不像国! 他是一个不负责不合格的皇帝。 在他手里的明朝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 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等。 张璁倒是做了些利民实事,这改革就是他先提出来的,也做了一定的程度。 藩王就是大明最大的寄生虫,在明末,宗室人数,甚至达到了二十万之巨! 要供这些皇族好吃好喝,阔气奢侈的生活,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开支! 嘉靖末年,再也扛不住这样庞大的开销,逐渐放开了对藩王们的限制。 让他们可以参与农桑、生意商业以及其他的活动。 当然,现在,有不少藩王,明面上老老实实呆在封地,背地里却干着许多不顾百姓,祸害苍生的事情。 严嵩等人看过这篇文章,都沉默了,有人皱眉,有人震撼,有人兴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