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章 杀猪和由吃rou想到的 (第1/1页)
少平已经不是第一次杀猪了。 先是杀鸡,后来学着杀羊,六七年春节前杀第一头猪时,他手忙脚乱,把猪五花大绑,连嘴都没有放过,可就是咋杀都杀不死。 也可以说,第一头猪是实在忍受不了非猪待遇,自己死的。 五岁的小兰香都忍不住哭了,说再也不吃猪rou了。 猪死了以后,他虽然也学着吹了气,可猪皮最后还是被刮得千疮百孔,没办法,最后用火帮忙,又烧又刮,半天才弄干净。 解rou就更不用想,反正一刀一刀胡乱割了,扔锅里煮熟了事。 兰香忘了先前的话,蘸着盐照样吃得香甜。 后来,猪rou是以“润叶姐送的”为理由带回家里的,父亲从猪皮上看出异样,还纳闷嘀咕:这杀猪的怕不是个棒槌,这猪杀的,唉…… 随后,猪的内脏紧接着又几乎收拾了一天,剩余的rou又煮又烤又熏的,还熬了油,几乎折腾了一个星期才最终弄好。 纵然对自己得手艺有微词,但兄妹两人还是很满足。 有rou吃就好,累算什么,切不好更不是个事儿,煮熟就能吃。 吃的时候少平就熟练多了。 肥rou熬油,猪rou卤了制成rou干,猪油和熏rou、rou干都能放,他们先吃猪骨、猪头、内脏和下水。 就这些两人都吃了好久。为了保证不坏,最后愣是让少平练就了一手卤rou、炖小肠的本事。 再杀第二头时就熟练多了。 后来就越来越熟练,到得如今,他杀完褪净分割好,都用不了一个小时。 兰香更是麻利,在此期间,就着那川流不息的泉水,不但内脏、下水收拾干净,还都能炖的炖,能卤的卤,都给安置上了。 中间兄妹两人吃杀猪菜时,兰香正用血肠蘸蒜吃着,突然想起什么,就问:“哥,今年的rou都怎么处理?” 少平反问:“你有想法?” 兰香扭捏着说:“多做一些rou干呗,那样吃得长久。” 少平微笑道:“这算什事,那就猪腿照例做成火腿,肥rou熬油,五花做熏腊rou,骨头和内脏、下水都卤了先吃,剩余的全部卤好制成rou干,两头猪能让你吃一年的了。” 兰香兴奋雀跃,大叫:“太好了!” 七年多了,山洞里已经被收拾得像兄妹两人的家,里面一应俱全。 两人吃饭说话的模样,像极了一对老夫老妻。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但兰香对少平的依恋却也是真的。 到得最后,那个吴什么的,还真的不一定能再入兰香的眼。 八十年代初,黄原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阅历并无,眼界普通,只读过不多的廖廖几本书,上大学后,在从没接触过的领域,突然成为专才去研究宇宙……呵呵。 在少平看来,那只不过算是作者的一番浪漫幻想罢了。 也可能是作者对于孙家真正走出黄原的第一个人,出于对润叶、晓霞、秀莲等不幸遭遇的一种补偿,才做那样安排的吧。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吃罢饭接着收拾。两个猪头留着没动,少平打算和一副猪下水一起带回家里。 现在家里都知道少平能折腾,从公社弄点这些不难。 做火腿比较费工,需要大量食盐不说,又揉又按摩的,要搞半天。不过,看着挂在侧壁洞里的一溜二十多条发酵的火腿,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最早的是六八年做的,到如今四五年了,已经成熟,兄妹两人曾经吃过一条,那味道……好极了。 剩下这些都没有舍得吃,一直留着。 洞里的气候有些像江南,做金华火腿很合适,也能放。 做完火腿,做五花熏rou。 少平提前弄来不少松枝柏叶,正好派上用场。 待专门搭建的熏rou棚子里挂好所有的rou条,少平小心的在下面生火,保证少烟小火,待正常后,才一根一根、一片一片的往上面放松枝、柏叶。 他担心烟大让外面的人看到。 两亩多地的空间,极为狭长的山缝,只要不是一下子起烟,远处根本望不见,尤其是在薄暮的时间。 剩下的时间里,兰香熬猪油,少平在旁边另一个锅里熬猪皮冻。 因为做rou干,rou都是解散了的,留下不少猪皮,少平打算做成猪皮冻下酒。 熬猪皮冻主要考验功夫。 先是把洗净的猪皮一股脑儿放入锅里,加水加姜片加白酒预煮,半熟捞出,刮尽上面碎rou白油,再次清洗,直至水清亮不再混浊,就切成细条。 这时重新刷锅,不能见一点油腥。 然后加清水、姜片,放rou皮条开始煮,待锅开之后,改由小火慢熬,直到用勺子扬汤时拉丝就好了。 此时加盐等调味,舀到盆里凉透就是皮冻,颤巍巍、白亮亮,煞是好看。 兰香就很赞赏和喜爱这东西,尤其是少平说里面富含胶原蛋白,是美容佳品之后,兰香更是喜爱,年年都盼着这一天的。 这让少平考虑是不是弄一些阿胶来,配着做成阿胶皮冻,给兰香和田润叶她们都准备一些,平常做零食。 兰香宣言:“哥,今年的皮冻熬的尤其好,从今天以后,俄就要以此为食,直到吃完为止。” 少平宠溺的说道:“想吃这个还不简单嘛,以后哥每周都给你做,现在猪皮猪骨都不值钱,也就咱们农村不常吃rou,不多见罢了。” 养猪的不常吃rou,奇怪不?! 不奇怪,因为打从小猪到家那一天起,猪就是替别人养的,上面下来有任务的。 就好比少平每年养的那两头猪,父亲和家里人考虑的都是换钱,从没想过吃rou。 当一篇篇文章、小说里在说城里的日子是多么多么的艰难,一家人每月每人半斤rou是多么多么的少,买东西的票是多么多么的难搞到时,无论是写书的,还是看书的,包括那些凭票买rou的,恐怕他们都不会问:这些猪rou是从哪儿来的? 也更不会想到,那些养猪的人除了见猪跑,都没有见过猪rou是啥样儿的。 这就是以工业、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战略。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很少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农民,就连教育都是教农村的孩子往城里跑。 后世,考虑农业问题的都是城里人,解决模式也很“城里人”。 没办法,农民的孩子都变成了城里人,没人为农民发声,农民自己也不为自己发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了,觉得这很正常。 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嘛! 少平也不会就此发声,因为太累了。 古往今来,悲天悯人者都没有好下场,圣人都是在他死了之后,人们才送他登上神坛的。 活着的圣人……一个没有! Ps:想多看书的多来点推荐票,现在是256,自今日起,到周日之前,每一百推荐加一更,说话算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