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时代_第三十三章 国产愁云惨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国产愁云惨淡 (第2/2页)

就想当面给郝仁点颜色瞧瞧。

    “你们那点市场份额也好意思说CF是火坑?”

    “没人能独吞整个市场,蚂蚱也是rou,关键是在自己手里的rou。”

    “时间还早,日子还长,你能高兴了几天?”

    “我拭目以待。”

    挂了电话,韩在舟完全没有得到发泄,把电话直接丢在了地板上。曲云江也很无语,韩在舟你一个韩国人,为什么要用蹩脚的中文去和一个中国人吵架,这怎么可能赢,还不如双方一起用蹩脚的英文,多公平。

    郝仁挂了电话,对着旁边观摩了整个斗嘴过程的汤媛笑了笑,又去忙自己的事了。

    巧了,今天想给郝仁打电话的不止韩在舟一个。

    同在上海的宋朝栋此刻也站在窗边,看着银装素裹的世界渐渐落成,脸色却如天空般愁云惨淡,心里如温度般冰凉刺骨。

    宋朝栋没有想到,明明看起来是个好买卖的卡特并购,现在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卡特电子是德国老牌通讯企业,面向运营商、服务供应商、企业、消费者,提供从主干网到用户终端产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与服务。在手机终端、移动通讯、卫星通讯、传输系统等多个方面都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

    当卡特想要卖掉不挣钱的手机业务,并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和渠道技术免费来做筹码时候,宋朝栋立马决定出资购买。卡特手上的相关专利至少估值2亿欧元,再加上卡特在欧洲的品牌及渠道,这笔生意和白捡有什么区别。

    经过三个多月的谈判,最终决定高科出资5500万欧元,占股55%,卡特出资4500万欧元和专利,占股45%。

    然而事情不像宋朝栋想得难道简单。合资公司在欧洲烧钱太厉害,人员整合也非常困难,中方对于欧洲本地员工的管辖极度困难,两个品牌的定位不清晰,让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冲突。

    宋朝栋心力交瘁,感叹为这场尝试交了太多学费,管理层为此每天争论不休,就是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看来自己很难从海外市场这个学校毕业了。

    不知道为什么,宋朝栋在这个时候想起了郝仁。

    耀华明明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郝仁却敢宣称自己要做世界第一,但同时耀华秉持稳扎稳打的策略,丝毫不见冒进。

    现阶段,国产品牌不是谋求品牌联合,就是大力并购,耀华却拒绝了亲自上门的CF公司,硬气地自主研发。

    其他品牌明星代言和黄金广告位双管齐下,耀华营销不是蹭运营商和分销商,撒胡椒面似的投放只堪堪维持住目标市场品牌知名度。

    其他品牌一年发几十款上百款手机,他却安心给运营商定制手机赚利润,然后把利润用来好好打磨一款旗舰。和前三大国际巨头相比,耀华的旗舰无论在系统还是硬件上都乏善可陈,销量能做到不亏钱就不错了。

    这些非常规cao作,虽然没有让耀华马上实现竞争超越,在各大厂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时,耀华悄悄离开了市场份额饼图的其他类,稳稳爬到第九位。

    真是个让人不容轻视的怪咖啊!

    宋朝栋想给郝仁打个电话,问他如何做到外面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的?问他怎么就能逆向而行,心中没有一点迟疑呢?想着想着,下意识地拨通了号码。

    “喂,朝栋吗?新年快乐!怎么今天有空给我打电话?”

    电话那头说了半天,宋朝栋才反应过来。

    “喂,朝栋,怎么不说话,是不小心按错了么?”

    “哦哦哦,不是不是,没什么事,就是想和你说句新年快乐而已。”

    郝仁觉得宋朝栋声音不太对,兴致不高的样子。

    “你最近是不是很忙?感觉不太有精神?”

    “嗯,可能是上海太冷了,人都反应迟钝了。”

    郝仁从新闻上看到不少高科的新闻,知道宋朝栋最近焦头烂额,想必过得很不好。但估计涉及很多公司机密,郝仁一个竞争对手也不好多问。

    “我感到迷茫,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就跑到东西涌的海边坐一下午,看海浪一个接一个打在巨大的礁石上,撞得头破血流,依然锲而不舍地扑过来。”

    “嗯,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我不推荐这么做。”

    “为什么?”宋朝栋知道郝仁刚才在宽慰自己,现在又说不推荐,莫不是有什么事是郝仁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的。

    “因为深圳冬天很温暖,上海太冷了,你去江边坐一下午,绝对被风吹得歪瓜裂枣,信不信。”

    宋朝栋被郝仁拙劣的冷笑话弄得哭笑不得,不过,心口的块垒像被海浪撞碎了一般,舒服多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