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出山 (第1/2页)
三天后。 夜幕将近,大雨却没有停下的趋势,四周大雾也没有要散去的意思,不过这对于山里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经过几天长途跋涉,人和马已经被汗液和雨水打湿,脸上满是倦意,马儿在雨中引着长颈,喘着粗气。 当他们看到眼前出现这座庞然大物的时候,所有的困倦都已消散,每个人精神抖擞,红彤彤的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 领头的张伯招呼众人停下,抬头望着眼前的青黑色砖墙,长舒了一口气,“三天了,总算到了。” 前面是巍巍城墙,依山而建,就地取材,高度在十米乃至百米,向上望去,除了城楼上的点点火光,其他再看不见。 左右望去,城墙直穿在大雾中,有人想顺着过去看看到底有多长,直到消失在同伴的视野才折返回来,但他依旧没看到城墙的尽头。 稍稍靠近了城墙才看得清,城墙上堆砌的石条轻则百来斤,重则千斤或则万斤之重,年久日长早已布满青苔,显得平整光滑,在这万斤大石之上是堆砌的烽火台,这样的建筑每隔十米或百米便有一座,相互呼应。 “这昭阳城吧”有人引马走到前面,“壮观!不愧为十二州之首。” “这可不是昭阳城”另有人上前得意笑道“这仅仅是昭阳的防御工事而已,叫长城,如你所见,这周围如铜墙铁壁一般,将整个唐州围起来,使外敌不能侵入。” 长城这个名字杨九州在很早之前就有耳闻,当年唐州三位镇守人之一的机关大师督促建造。 不过他对机关大师并不感兴趣,倒是上章城城主勾起杨九州的注意。 上章城城主―鬼将军,唐州三位镇守人之一,当年中原与大漠的一战威名天下,追击大漠人数千里,若不是当时中原内乱告急,只怕大漠数国难逃一灭。 后来中原王赐封其为唐州上章城城主,与其他二人共同镇守唐州,坊间言,鬼将在,大漠不入中原。 这样威风八面的人,后来听说归隐田园,实在是奇怪。 ‘哼!’ 杨九州还停留在幻想中,突然被一个声音打断。 “什么铜墙铁壁,什么坚不可摧,这天下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城墙。” 这是杨九州第一次听到张伯抱怨,要知道走了三天三夜也不曾喊累的人,到底是对城墙不满,还是对修筑城墙的人。 气氛凝固了一阵,张伯也觉得刚才的话有些扫兴,接着又开口说“趁雾大,过城吧。” 杨九州本以为过城会有重重阻碍,甚至于在心底想着该如何应对的话,却不曾想会如此顺利。 作为领路人,和各大边关的守卫关系必须要好,有专门行走的路,张伯轻车熟路,来到一处守卫较少的门口。 这里的守卫如同早就料到这群人会来一般,杨九州察觉到其中守卫和张伯眼神之间有一个短暂的交流,想必早就打好关系。 守卫只是做了例行检查,甚至正眼看张伯身后人的眼神都没有,就让放行。 这点让杨九州很意外,佩服张伯的同时,对这个固若金汤的唐州又有了新的认识。 城门打开之后,杨九州才看清的全貌,进了第一道门后,是一条长近百米的隧道,隧道里还有三道铁门,估计重量在千斤往上,很难想象这样的巨物是运用何种工具使其缓缓上升的。 过了长城,视线也变得清晰起来,雨势已经没有之前的大,nongnong大雾被长城挡在外面。 眺眼望去,一座座雄伟宏大的城楼屹立在眼前,那便是昭阳城,鹤立于其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就是主城楼。 张伯始终没有放松警惕,眼神犀利的打量周围的环境,好像是头一回来到这个地方。 “昭阳主城不是我们的目的,不要去靠近她,我们去的地方是附近的小村落。” 听的人面面相觑。 “村落里能换取多少粮食,要去还是得去主城区。” “张伯说的没错,别看进来容易,完全是因为张伯的关系够硬,主城区监察力度大,很容易就被官吏发现” “咱们就老老实实在附近村落换取粮食,这里是昭阳,再差也比山里强。” “都别说话!”张伯喝道,眼睛死死盯着地上,有些出神。 见状,众人赶忙围了过来。 地面上是枯枝败叶,来来回回被人和动物踩得稀烂,夹杂着泥土,就像是一碗打翻的粥,闻上去甚至有股sao味。 张伯突然下马,顶着雨在地上来回观察,又将身体弯下去,脸挨着地面,不时将地上泥土杂草泥土取下一块凑到鼻子处嗅。 身为山里人,当然明白这些动作何意,一般是用在狩猎之时,追踪猎物,可总不能是跑到别人的地盘,犯了打猎的心吧。 骑在马背上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头雾水,不就是动物踩过的痕迹吗,再或者是唐州军队外出巡视留下的,如此在意,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张伯作为领头人,有丰富狩猎经验,是年轻一辈不可不可比里的,既然如此在意这事,想必有不一样的发现,众人凝神看着地上的痕迹,但始终得不出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