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弘农王一让功劳 郭奉孝一追朱棣 (第1/2页)
—————————————————— ...... 陕县县城的城头,一场突如其来,近乎碾压的突袭,让来不及关闭的陕县县城彻底易了主。 作为四百并州骑兵的领队,张辽一马当先的冲上城楼,与迎面的将领一个照面,便斩杀了对方。 直至事后才知道被自己斩杀的乃是白波军的主要将领之一的杨奉。 看着杨奉的人头,张辽不由得暗喜。 原本只是看在吕布的面子上,给弘农王过来打个样。 结果还没帮上对方什么忙,自己反倒是白白捡了这么一个大功劳。 随着主将被斩,城中,原本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白波军瞬间就乱了套。 大部分贼军在大战前就逃走了,剩余一部分则是无奈选择投降。 白波军的前身是黄巾贼,他们作乱无非就是想吃顿饱饭罢了。 对付这样的降卒,张辽也是信手拈来了。 迅速的整理好一切,将城门关闭,以防止偷袭本营的一千骑兵反扑。 然而直至天亮,那伙袭击牛辅军的贼军骑兵都没有出现过。 想来是在知道了城池被占之后,转身投向他处了。 而张辽这边也再度等回了弘农王。 他不仅将一百骑兵完好无损的带了回来,竟然还带回了三百多的降卒和一百多匹战马。 看着浑身沾满鲜血的弘农王,张辽再度被震惊了。 更是听百夫长说弘农王一人单挑五百骑兵,杀得五百人落荒而逃。 然而真正让张辽整个人都有些后背发凉的是他瞧见弘农王一脸从容的归来。 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般。 这种表情他只在吕布身上见到过,不,他的从容甚至比吕布更加让人吃惊! “派人去告诉牛辅,陕县已被我军占领,让其速速赶来镇守。” 朱棣身后跟着杨修急忙提出异议:“殿下,这时候把牛辅喊过来!恐怕功劳也会被他抢了过去啊!” 亲眼目睹了朱棣战力后,杨修此刻的选择已经十分明朗。 不过眼下,朱棣没有时间去跟他深入交流,他转头告诉张辽:“文远兄将贼将杨奉斩首的功劳,我会亲自禀明相国的!” 张文远也立刻明白朱棣的意思,再度表示感谢。 战场上,抢功劳的事情经常发生。 尤其是像并州军和西凉军本就是两伙不同的出身,争斗更是剧烈。 作为调和,主动将抢占城池这个功劳让出去,留下战将的功劳,虽有折扣,但对于他们来说依旧划算。毕竟没有牛辅西凉军被偷袭,他们也没有机会反偷袭成功。 当让则让。 行事如此果断,并且老谋深算,很难想象这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少年将军所为。 显然这一点,杨修,钟毓四人脸上愤愤不满的心情,便道出几人对被抢功劳一事十分不满。 “另外,收拢战马,准备兵器以及辎重,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要离开了。” “末将这就去办!” 张辽领命离开。 杨修不解:“离开?难道牛辅要赶我们走?咱们都把功劳让给他了?” 杨修? 朱棣看着这个少年。 他对于这个少年是有所印象的。 毕竟历史上因为太聪明而死掉的人没有几个。 杨修杨德祖算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人。 他此时虽然只有十五岁,却已经是锋芒毕露的性格。 若非遇明主,恐怕很难容他。 恰好朱棣自认算个明主,至少不会像曹孟德一样因为别人太聪明就杀了他。 但如此的锋芒外露的性格即使自己能容下他,以后也免不了生出一些事端。 趁着他才十五岁,尚可调教,为时不晚。 而此刻杨修的疑惑,也是钟毓,黄贺,王凌三人疑惑。 这四个家伙都是未来三国时期的年轻俊才,但眼下的见识和认知还不足以辅助朱棣。 但如对杨修一般,朱棣亦是可以调教。 “我是谁?” 朱棣问道。 “您是大汉弘农王!” 四人躬身道。 “错!这里是军营,我是本次讨贼军牛辅中郎将座下的骁骑校尉刘辩!” 朱棣随即问道:“我奉牛辅中郎将之令,趁贼军松懈,见机夺城。这首功自然得是中郎将的!” 朱棣说罢,转身离开,前去和张辽一同去盘点一下他们接下来的人马。 “杨修,他这是什么意思?” 黄贺问道。 “他在警告咱们不要越俎代庖!” 杨修依旧不服气的说道: “他这是在告诉咱们军营里的规矩!” “可他不是说牛辅会赶他走吗?” “那是牛辅的事情!不是他的问题!” 杨修沉思片刻: “我会跟着骁骑校尉一同离开,你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