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 (第1/2页)
而这太子四友,除去糜旸目前不在成都之中外,其余三位都在成都中日夜陪伴在刘禅左右。 面对刘备主动要其品评,这四位如今成都城中最为显赫的勋贵子弟,许靖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这四位公子背后,都有着他惹不起的长辈在撑腰。 要是他一会的品评,改变了刘备对这四人的良好印象。 这件事一旦被这四位公子背后的长辈知道了,许靖一个在成都毫无根基的人,是惹不起这四位公子背后的长辈的。 刘备看出了许靖的顾虑,他对着许靖言道,“在君为君,其应无隐。” “今日你所言语,入天地,你我之耳,将不会入第五耳也。” 听到刘备如此说,许靖最后才大着胆子品评道: “关兴少有令问,颇具才干,然其体弱多病,恐寿禄不享。” 许靖的第一句品评就让刘备吃惊。 怪不得方才许靖会有所迟疑。 虽说他品评关兴品评的很到位,但也很不留情。 就他的这个评价要是被云长听到,云长不砍了他才怪。 在品评完关兴之后,许靖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刘备的神色,见其脸色无异样后,他才大着胆子接着品评其余三人道: “张苞雄壮威猛,四人中勇武最佳者。假以时日成长起来,定如右将军一般为当世猛将。” “然其性格急躁,只可为将,不可为帅。” 面对着许靖的点评,刘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示意着许靖继续说下去。 “赵统俨有父风,性格沉稳。然其沉稳有余,机变不足。” “若令其筹措粮草,守卫城池当可是一方良将。” “若让其临阵对敌,恐为敌方诡计所趁。” 在点评完赵统,轮到点评糜旸之时,许靖下意识得顿了顿。 其余三人与其多无太大关系。 但唯独这糜旸,乃是法正徒弟。 法正对其有提拔照顾之恩,因此许靖要斟酌下一下言语。 历经世事艰难的许靖,早已不如当年那般清高。 他深知点评人物既是目光的一种体现,也是人脉的一种扩张。 而在这四人当中,唯有糜旸与其有着一些渊源在。 在沉吟一会后,许靖才接着说道:“糜旸聪颖多变,睹事知机,有其师之风。” “然其自幼养在殿下身边,未经战阵,性格稍显优柔,不如其师明断。” “若殿下好生调教,糜旸将来于太子,就犹如孝直于殿下一般,将为臂膀腹心之属。” 而当刘备听完许靖对糜旸的点评之后,他不禁笑道,“文休何其不公也。” 刘备是何等老练之人。 许靖对其余三人都是有褒有贬,力求公正。 而其对糜旸虽然也如此,但是他在贬完糜旸之后,还特地提醒自己多加调教糜旸,就可令糜旸得到十足的成长,从而改掉不足。 这是何等的优待。 刘备一眼就看穿了许靖为何如此的缘故。 但人至察则无徒,刘备对有些事不想点破。 而许靖在刘备的那句话下,他也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刘备看穿了,他面目一红。 但他还是对着刘备说道,“殿下一直以来对糜旸都十分偏爱,想来也是如此想的吧。” 在许靖的话语下,刘备想起了那个他十分喜爱的后辈。 他不禁唏嘘道,“在这四子中,子晟与公嗣有表亲之名分,故而其与公嗣最为亲近。” “当年吾征战四方,无暇顾及公嗣,大多也是子晟这个兄长替吾看顾公嗣。” “子晟之姑更是为了守护公嗣而死,当时她亦有孕矣。” 想起那个温婉的女子,刘备目光中充满了不舍的回忆,口中的唏嘘怀念之意更甚。 同时对那個女子,他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情。 “而在这四子中,其余三子长辈皆因自身能力身居要职。 唯独子仲、子方二人,虽然此二人对吾有大功,但他二人才能不佳,并未执掌重权。 如今在吾麾下,此二人全仗我宠爱方有一席之地。” “但来日吾若不在了呢?”“其余三子还能依仗长辈地位职务,那子晟呢?” “糜氏一族对吾恩重如山,吾非忘恩负义之人。 吾断然不会容许在吾离去之后,糜氏一族有败落的那一天。” “故而吾在看出子晟有成才之姿后,便将其日夜带在身边。 为的便是想将其教导成才,好来日能继承糜氏门楣,光大糜氏一族。” “在贞儿生时,她便将子晟当做亲儿一般。 为子仲,子方计,为贞人在天之灵计,吾对子晟自然会多了些偏爱。” “吾去年令子晟回荆州,也是希望他能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锻炼下性格,好让来日吾重用他。” 说道最后,情感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