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两块都是真的,一对君臣砚  (第1/1页)
    众人看到王多鱼的消息忍不住感慨一句到底是大户人家,居然连这种东西都有。    拿砚台出来的宝友眯起眼根本不信王多鱼这话,挑起眉头。    “兄弟,说话可以,别风大闪了舌头啊。”    “你以为这东西是大白菜,你家说有就有么,告诉你……”    砚台宝友话没说完,下意识点开图片,愣在原地。    王多鱼发出的照片上也有方百一砚,和他的那方几乎一样,可是他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方砚台。    因为背景的那张金丝楠木桌子就不是他们家能有的东西。    光是这张桌面的价值,就足以掏空一般家庭的家底了。    而且拿到后还要小心爱护,生怕磕了碰了。    可是看王多鱼这样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只有一个原因,王多鱼的钱比他想的还要多。    可能这张桌子真的就是他们家的日用品,根本不需要任何保护。    王多鱼不知道砚台宝友心想什么,看屏幕半天没有话,忍不住也发了视频过来。    三人连麦,王多鱼半握拳在桌上叩击两下。    “兄嘚!说话啊!”    “这东西是不是和你那个一样?”    “顺便再问问,为什么这东西我们家有不起?有原因?给我说说?”    王多鱼硬是把一副咄咄逼人的语气说出了逗比感。    直播间众人没忍住笑起来。    “这就是装逼遇到铁板的感觉么?”    “二手逼王终于装了次一手逼,不容易啊!”    “载入史册!”    直播间宝友调侃不停,王多鱼只是抬手压一压示意宝友们不要调侃。    “这不是装逼的问题,而是我王多鱼想要一个说法。”    “宝友,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认真的。”    “这东西我拿到的时候,别人也跟我说这是天底下独一件的东西,还说这是从紫禁城里流传出来的御用品。”    “说的很是清楚,我到现在都记着呢。”    “这可是乾隆四方御用砚台之一,在《西清砚谱》中也是特别记载过,还有过描述。”    王多鱼不慌不忙说完这些,顺便介绍了两句《西清砚谱》。    “这是乾隆时期奉旨缮录宫中御砚的目录,只在大内、园囿和盛京等处保存,传世只有四部全本和一部残本。”.    “这东西不算难找,国家档案馆或者历史博物馆都有记载,一看就知道了。”    “就想问问宝友你怎么说?”    “这东西,到底谁的是真的?”    王多鱼说完,直播间宝友们全进入看热闹模式。    两人都说这个砚台是真的,可是看记载真品只有一个,他们也想看看这个真假砚台的原因。    砚台宝友根本没想过看东西还能出这种事情,咽下口水。    “这……我……我也不知道啊!”    “我这东西是早些年我家老爷子从靠谱的人手里买来的,也是说清宫里面流传出来的。”    “这……砚盒都是原装的,下面的搁置痕迹和磨痕骗不了人!”    “我也没说谎!”    两人谁都有理,宝友们也不知道该信谁,纷纷问宁帆怎么看这个情况。    “用眼睛看。”    宁帆嘴角挑起,深藏不露。    王多鱼拿出砚台的时候他就看出这两块砚台的来历,不得不说,还真的是巧的厉害。    能有这种事,买一张彩票也不为过。    “宝友,这两块砚台,不是真假孙悟空,是葫芦兄弟啊!”    宁帆一开口,宝友们都懵了。    说砚台呢,怎么扯到动画片上了,这有什么关系么?    “有,而且关系很大。”    宁帆看宝友不理解,微微一笑解释道。    “这两块砚台都是真的。”    “刚刚就说过,出砚眼的砚台只能是石头砚,尤其是端砚为尊。”    “一块好的眼砚,颜色、形状都要无可挑剔才行。”    “而且砚眼和周围的石质材质不同,影响发墨效果,所以不能开在砚台的正面。”    “这就限制了砚台的制作,对加工工艺有要求,要做到反面有眼柱、正面墨池不见一点眼。”    “尤其是眼数越多的砚台,工艺就越难。”    “乾隆这块百一砚是北宋时期的东西,根据记载,光是打磨制作就花费了近一年时间。”    “料好、工高、有来头,这才是这块砚台贵重的原因。”    “而你们想过一个问题么?”    “一块石头做砚台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    听到这个问题,宝友们皱起眉头。    他们还真不知道这有什么可想的,直接做不就好了?    直播间内宝友们都想不出关键。    一片讨论中,朱远出现发出两个字。    “对开。”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就跟上一段话。    “翡翠雕刻的时候,好石头都是要严格设计形状,确保不浪费一点料子。”    “镯子的料子用完,里面的芯材还要再做个小牌子或者挂件,边角料可能还会做个蛋面。”    “所以,石头要想有价值,一定是一样的道理。”    “而我们翡翠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开。”    “原本的一块石头从中间分成两份来进行雕刻加工,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西就可以用五分的料子达到八分的价格。”    “足足能多赚六分利润。”    看到翡翠王朱远亲自出来解释,宝友们全都愣住。    他们是真没想到这个还有这么深的水。    却也明白朱远的意思,再想到宁帆说的葫芦兄弟……    看屏幕,使劲眨眨眼。    “宁大师,您是说,这两块砚台是一块石头出来的东西?”    “你们将两个砚台对在一起就知道了。”    “虽然砚眼数量不一致,可是九成眼都是对在一起的。”    “当初制作的工匠很聪明,发现这块石头的特殊后就动了这个心思,只是没有想到多年后,两方砚台居然用这样的形式凑到了一起。”    “好一对君臣砚!”    君臣砚?不是乾隆皇帝御用么?    宝友们听着话又懵了,宁大师这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两块都是真的,还都是宫中流传出来的,怎么还成了君臣砚台。    宁帆看到弹幕,微微一笑。    “宝友,乾隆皇帝御用的砚台自然是君砚,可是没人说过臣砚不能进宫吧?”    “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一句俗话?”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的家产可是全部充公了的!”    “有这么一块砚台,不稀奇吧?”    “这是和珅的砚台?”    众人脑海宛如过电,看着眼前的砚台一动不动。    这要是真的和宁帆说的一样是乾隆和和珅的砚台,那这可是不得了的东西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催促宁帆说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