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易的盘外招 (第1/2页)
“唉,刘将军还是不要掺和这件事情了,这件事牵涉里面的大人物有很多。” “刘将军如果贸贸然插手进去,很可能会自误的啊。” “反正我和婉秋对救出她父亲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了,刘将军还是不要牵涉其中的好。” 李东海唉声叹气的说道。 他作为山西的本地官员,对于介休范家等八个晋商大贾,走私违禁的兵甲粮食,通敌卖国的事情,是有所了解的。 其实不光是他,整个山西官场,对此基本上都心知肚明。 八大晋商想要和关外的建奴做生意,如何将货物运出关,就是一个大问题。 别的不敢说,各地关隘的守军将领,对此一定是心知肚明的,这些将领的上级肯定也从中有所分润。 既然知道的人已经这么多了,那这事情就绝对隐瞒不住,基本上就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 山西布政使,按察使,山西总兵,宣大总兵…… 这些地方巨头肯定都知道,朝堂上很多大佬对此绝对也是心知肚明,甚至这里面有些人本身就是这八大汉jianian的代言人。 不过这件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绝对不止是因为收了好处,就坐视八大晋商这么一个大脓包存在的。 肯定还有别的顾虑! 就比如说山西的防务问题,崇祯年间,建奴一共六次入寇,最嚣张的时候甚至是杀到了淮河沿线,兵峰直指南直隶。 但山西自始至终,却只有崇祯七年的时候被建奴入寇过一次,要知道山西离辽东可不算远,只是骑兵跑几天的路程而已。 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山西地形呈现高屋建瓴之势,实在不利于建奴作战。 但山西有八大汉jianian在,绝对也占有一定的因素。 满清需要八大汉jianian给卖给自己急缺的粮食,铁器,火药,甚至是大明各方面的情报,自然也就不好入寇山西了。 否则话,他们次次入寇,八大汉jianian次次都没事,那傻子都能看出来八大汉jianian有问题了! 一但没了八大汉jianian,一时间满清还真不好找一个替代品,替代八大汉jianian来和自己做生意。 他们需要的粮食,铁器,情报从哪里搞? 其中粮食更是重中之重,小冰河期受灾的又不光是关内,辽东照样也不好过,满清也需要粮食,大批的粮食。 除去每次入关劫掠所得,八大汉jianian也是提供了很大一部分。 朝堂上的某些大佬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建奴不入寇山西,那山西的防务就可以放松一下了。 大同,宣府等地的边军就能够抽调出来。 这些精锐边军,不管是调往辽东和建奴作战,还是调往关内围剿流寇,都会是绝对的生力军! 再加上八大汉jianian给朝堂上不少大佬丰润好处,八大汉jianian通敌卖国的事情自然就被所有人都视而不见了。 至于说对通敌卖国的大脓包,以范家为首的八大汉jianian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究竟是有利有弊,那可就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婉秋的父亲想要捅破这个大脓包,可不就是危害到许多人的利益了吗?那些人不搞他搞谁? 刘易开口安慰李婉秋说道。 “婉秋你放心,岳父大人我会尽力营救的,我已经有想法。” 八大汉jianian难对付,那只是在大明朝的框架里难对付而已。 刘易如果玩盘外招,其实想灭掉八大汉jianian,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只需要他出兵介休和张家口,把八大汉jianian全家上下老老少少都给洗了,那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难吗?一点都不难! 把人杀光之后,难道还不能搞到他们通敌卖国的证据? 把证据往崇祯皇帝哪里一上奏,然后再cao作一下,救出李婉秋的父亲还是难事吗? 就算是他刘易碍于大明朝官员的身份,自己不好去做。 难道他就不能派人伪装成流寇去做? 反正最近山西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是流寇,即使是他刘易做了,这事也是绝对无法查证的。 如果还怕不保险,刘易完全可以鼓动罗汝才去做。 反正对罗汝才来说,去哪里发财不是发财啊! 八大汉jianian是商人,又不是军阀,手上就算是有一定的武力,难不成还能搞的过他刘易? 反正对八大晋商这八家老汉jianian,刘易是不准备讲武德了,直接搞死他们。 不管朝中某些大佬是怎么看的,反正刘易觉得留着八大汉jianian继续通敌卖国,不断的将粮食,铁器等物资出卖给建奴,替建奴养活八旗兵,是利大于弊的。 刘易就很怀疑朝中某些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真真是纯傻逼,不知道他们怎么坐上高位的。 为了建奴不入寇山西,竟然就放任汉jianian八大家这样的蛀虫存在! 不断的放大明的血,去养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